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31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683篇
耳鼻咽喉   303篇
儿科学   620篇
妇产科学   196篇
基础医学   3613篇
口腔科学   1797篇
临床医学   1956篇
内科学   2322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573篇
特种医学   2084篇
外科学   11263篇
综合类   3166篇
预防医学   95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230篇
  9篇
中国医学   650篇
肿瘤学   1416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700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796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901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1705篇
  2013年   1737篇
  2012年   1482篇
  2011年   1720篇
  2010年   1453篇
  2009年   1646篇
  2008年   1599篇
  2007年   1615篇
  2006年   1549篇
  2005年   1564篇
  2004年   1283篇
  2003年   1083篇
  2002年   811篇
  2001年   729篇
  2000年   780篇
  1999年   630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39篇
  1986年   152篇
  1985年   139篇
  1984年   112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87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99篇
  1978年   76篇
  1977年   70篇
  1976年   47篇
  1973年   39篇
  1969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与肿瘤复发、侵袭、恶变等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因素.方法 从临床、影像学、手术方式、病理形态、免疫表达和随访结果等方面对2005至2011年间收集的1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术后复发率与术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P=0.032)、CD147 (P=0.034)和p53(P =0.005)的过表达以及手术方式(P =0.048)有明显相关性,但与骨巨细胞瘤的髓内浸润、骨皮质浸润、骨旁软组织浸润、脉管内瘤栓、单核间质细胞的梭形变、核分裂象多少、Ki-67阳性指数、凝固性坏死、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出现反应性骨等形态学改变均缺乏明显相关性,骨巨细胞瘤中单核间质细胞p63阳性率(79.7%,94/118)明显高于软骨母细胞瘤(44.7%,21/47)、骨肉瘤(22.2%,10/45)等其他富于巨细胞的骨肿瘤.结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形态学特征难以预测其生物学行为.p63阳性、PGM-1阴性的单核间质细胞是其肿瘤成分,此种细胞p53的过表达以及骨巨细胞瘤各种细胞成分(包括反应性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CD147的过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复发和恶变有关.术前根据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复发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2.
Binding of hyperimmune serum opsonized merozoites of Plasmodium Yoelii nigerensis to trypsinized macrophages suggested it to be mediated by FcII receptor. Receptor blocking inhibition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2.4G2 directed against Fc receptor for IgG1/IgG2b provided evidence that Fcγ2b on macrophag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rozoite-macrophage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 a neuraminidase sensitive receptor was noted to mediate the binding of P. yeelii merozoites in the absence of serum. Binding inhibition studies with two monosaccharides, D-mannose and α-methyl mannoside, indicated the role of Mannose/Fucose receptor on macrophage in this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993.
Bone undergoes a continuous cycle of remodeling for maintenance and healing. For almost a decade it has been appreciated that the immune system is intricately linked to bone homeostasis. Both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 have been shown to impact bone health. A common form of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causes bone destruction is the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known as periodontitis (PD). PD is a bacteria-driven inflammation of the tooth-supporting apparatus that leads to resorption of the alveolar (jaw) bone, often leading to tooth loss. At the host-bacteria interface,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play an instru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nate and T cell adaptive responses to oral bacteria. Specifically, it is becoming apparent that TLR2-medi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represent the major arm of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during periodontitis, and form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periodontal infection and ensuing periodontal bone los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ole of TLR2-mediated interplay between immune cells and bone cells in a periodontal disease setting.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CC、PubMed、OVID及Cochrance图书馆,纳入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的观察性研究,采用NOS量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文献(英文10篇,中文4篇)进入Meta分析,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507例,对照组4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戊酸对血钙(MD=0.0l,95%CI:-0.05—0.06,P=0.13)、血磷(MD=-0.03,95%CI:-0.19—0.13,P=0.67)、碱性磷酸酶(MD=0.37,95%CI:-19.02~19.77,P=0.97)无明显影响,但丙戊酸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MD=-0.03,95%CI:-0.06~-0.00,P=0.03;丙戊酸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4.83,95%CI:1.15~8.50,P=0.01;丙戊酸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D=-2.46,95%CI:-4.37~-0.55,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丙戊酸对癫痢患儿血钙、血磷和ALP无显著影响.但对骨密度、25-OH—VtiD和PTH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Fas配体(FasL)表达降低对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小鼠行双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建立假手术组(sham),Micro-CT确定模型成功建立。流式细胞术对BMMSCs行表型鉴定,将OVX组、sham组和sham+雌激素刺激组BMMSCs与激活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Annexin V/7-AAD/CD4流式细胞仪计数3组共培养体系中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VX组、sham组及不同浓度雌激素刺激BMMSCs后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检测显示sham+雌激素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大于sham组(P<0.05),sham组CD4+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大于OVX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OVX组Fas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都较sham组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雌激素刺激下的sham组BMMSCs中FasL mRNA及蛋白表达与雌激素浓度呈梯度上升。结论:雌激素能够调控BMMSCs中FasL的表达,雌激素调控BMMSCs表达FasL能够影响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改变,这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 from bone marrow, BMSCs)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SCs,ADSCs)体内移植后的抗原性差异。 方法 体外培养WKY大鼠BMSCs、ADSCs,经成骨诱导后植入wistar大鼠桡骨缺损区,分别于植入后1、2、4、8周进行缺损区HE染色,于1、2、4、8周免疫组化检测缺损区IL-2、TGF-β、TNF-α、CD4、CD8,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上清IL-2、TGF-β、TNF-α的含量。 结果 BMSCs、ADSCs移植术后1~2周有少量淋巴细胞、白细胞浸润,IL-2、TGF-β、TNF-α、CD4、CD8蛋白少量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BMSCs、ADSCs体内移植后所致的抗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趋化因子-13(CXCL-13)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在线数据库预测CXCL-13作用于BMSCs的靶点。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的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Cytoscape 3.8的cytoHubba 0.1插件筛选核心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MSCs分为对照组、CXCL-13组和PI3K抑制剂组。分别以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细胞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BMSCs的吸光度(A)值、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迁移数目情况;ELISA检测各组BMSCs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BMSCs的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 CXCL-13作用于BMSCs 21个靶点。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干细胞增殖、调节内皮细胞增殖、正向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等32条;与细胞迁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调节细胞迁移、阿米巴状细胞迁移、调节内皮细胞迁移等22条。KEGG通路包括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40条。核心蛋白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90kD热休克蛋白αB1(HSP90AB1)、蛋白激酶Cα(PRKCA)、雌激素受体2(ESR2)及前列腺素E受体4(PTGER4)。与其他组相比,CXCL-13组BMSCs的吸光度(A)值和细胞迁移数目均显著增高(P<0.01,n=1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n=15);PI3K抑制剂组BMSCs的A值、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迁移数目与CXCL-13组相比均呈相反变化(P<0.01,n=15)。相对于对照组,CXCL-13组BMSCs的EGF和VEGF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n=15),Akt和p-Akt相对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n=9);而PI3K抑制剂组EGF和VEGF蛋白含量、Akt和p-Akt相对表达呈相反变化。 结论 CXCL-13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BMSCs旁分泌EGF和VEGF蛋白,提高BMSCs增殖和迁移,抑制BMSCs凋亡。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 探讨CDMP1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负载于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上修复喉软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其修复效果做出初步评估。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D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ColⅡ)以及糖胺聚糖(GAG)的表达;将转染前后的细胞支架培养体系移植入兔甲状软骨全层缺损处,从大体、组织学方面观察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 腺病毒感染方法可以将外源hCDMP1基因成功转入BMSCs,并使其获得稳定表达;和对照组比较,转染hCDMP1基因的BMSCs分泌ColⅡ、GAG等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能力增强,有促进软骨分化趋势;转染细胞支架复合物可更加有效地修复喉软骨缺损。结论 转染hCDMP1基因的BMSCs/PLGA三维生物支架复合物移植动物体内可修复喉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