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在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我院收治的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住院患者31例,采用6吡嗪酰胺、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18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方案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各器官系统影响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对性别、年龄、体重的分布情况。结果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84%,不良反应症状以胃肠道最为严重,不良反应多出现在2个月内,甲状腺功能降低发生在3个月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体重轻的多于体重重的,年龄大的多于年龄小的。结论目前所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影响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应积极研发作用强、不良反应低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控制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22.
对长期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痰涂片抗酸阳性的肺结核患者39例,在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18例配合气管内滴药,并与另外21例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率为94.44%,疗程7天~14天;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疗程20天~30天。  相似文献   
23.
黄修伙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6-438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基础,在强化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结核病患者78例,停用吡嗪酰胺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150 mg/d;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120 mg/d,并分别在第1、2、3周后比较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监测血钾水平,观察有无水肿和高血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强化抗结核后发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肝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1、2、3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第2~3周ALT下降,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各时间段两组间ALT下降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低血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水肿、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加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对抗结核药肝功能损害疗效确切,在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中显出一定的优势,但易出现低血钾、水钠潴留或高血压及原高血压加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4.
李琦  王新锋  邓云峰  王俊玲 《中国药房》2010,(38):3569-3571
目的:了解我院结核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抗结核药的应用与结核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抗结核药应用和结核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链霉素的用量逐年减少外,其它抗结核药的用量均逐年增加,用药频度排序无较大变化。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率较高,除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降低外,其它抗结核药的耐药率无显著变化,不同耐药情况所占比例也无显著变化。结论:规范化的治疗可减缓结核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26.
Traditionally children have been treated for tuberculosis (TB) based on data extrapolated from adults. However, we know that children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that deserve special focus. New data on optimal drug selection and dosing are emerging with the inclusion of children in clinical trials and ongoing research on age-related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We discuss the changing treatment landscape for drug-susceptible and drug-resistant paediatric tuberculosis in both the most common (intrathoracic) and most seve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orms of disease, and address th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for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  相似文献   
27.
28.
The increasing clinical importance of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al pathogens, especiall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as lent additional urgency to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and new antimycobacterial compound development. For this purpose, new hydrazide derivatives of imidazo[1,2-a]pyrid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antituberculosis activity. The reaction of 2-[(2-carboxyimidazo[1,2-a]pyridine-3-yl)sulfanyl]acetic acid hydrazide with various benzaldehydes gave N-(arylidene)-2-[(2-carboxyimidazo[1,2-a]pyridine-3-yl)sulfanyl]acetic acid hydrazide derivatives.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IR,(1)H-NMR, FAB-MS spectral dat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Antituberculosis activiti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broth microdilution assay, the 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in BACTEC 12B medium. The results were screened in vitro, using the BACTEC 460 Radiometric System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ATCC 27294) at 6.25 microg/mL; the tested compounds show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29.
30.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已成为药物性肝炎最常见的因为之一,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因为.因此,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结核化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有效成分防治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情况,希望有助于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