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TRODUCTION: A wide variety of opinions exist about using paramedics on flight teams, most of which have not been substantiated by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transported by helicopter crews that consisted of either two nurses or a nurse and a paramedic. METHODS: Using data from the New York State Trauma Registry and prehospital care reports,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outcomes of 1193 air medical patients transported either by crews consisting of two nurses (N/N) or a nurse and a paramedic (N/P). The sample included blunt and penetrating trauma patients with an Injury Severity Sco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 and who were older than 16 years. RESUL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e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who lived, died, or were discharged home or to rehabilitation were similar for N/P and N/N groups. Using TRISS methodology and the Z statistic,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observed versus predicted mortality for both groups (P <.05). 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patient outcomes between N/P and N/N crew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飞行事故后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为事故后飞行人员睡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事故后15名飞行教员、28名飞行学员和34名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事故后1周,飞行人员PSQI均分(8.55±2.66)分,67.44%的飞行人员出现睡眠问题;飞行事故后教员和学员的睡眠质量存在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职别和婚姻状况是事故后飞行人员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飞行事故后飞行人员出现严重睡眠问题,应予以重视,进行针对性睡眠干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调查船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对238名体检船员进行问卷调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 船员HP感染率为61.8%,稍高于我国HP平均感染率59%,但明显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感染率42%.船员HP感染呈现随船龄上升的趋势,与文化程度、航行时间、饮食、吸烟以及近期出现的上消化道症状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船员由于职业特性属于HP高感染群体,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护.提高个人素质,注意饮食卫生,改善居住环境,缩短航行时间、戒除吸烟嗜好,可降低船员HP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测定了飞行人员(120例)和地勤人员(108人)的血清锌(Zn)、铜(Cu)、钙(Ca)的含量;同时对空、地勤人员分别进行了膳食调查。检测结果:地勤人员血清Zn、Cu含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 Ca含量则无差异(P>0.05);膳食调查结果飞行人员膳食 Zn摄入量充足,Ca摄入量两组均未达到供给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铁路动车和城际列车职工自测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10月,采用自测评定量表和整群抽样方法,对动车队138人和城际队174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不同车型的量表总分及三个子量表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各子量表得分均以动车乘务员最高;同年龄的量表总分及三个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总分及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以17~年龄组最高,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以30~岁年龄组最高。不同教育程度量表总分及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大学组与中专、中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各子量表得分以大学组乘务员最高。不同婚姻状况的量表总分及三个子量表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各子量表得分均以未婚乘务员最高。结论动车乘务员自测健康状况较好,并且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的乘务员自测健康状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歼轰-7飞行员体内激素水平,了解长期飞行训练对飞行员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名飞行员和30名健康地勤人员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飞行员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性激素水平与地勤人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素飞行员体内的激素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飞行训练不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潜艇艇员下腰痛的患病及其脊柱功能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海军某潜艇基地现役艇员的一般情况、职业、生活习惯和下腰痛等情况。按照纳入标准确定143例下腰痛艇员,入选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专项体格检查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所选取的423例艇员中下腰痛143例,占33.81%,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服役年限≥9年组(8.52±0.68)最高,与其他服役年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腰痛艇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总分(37.92±3.22)分,其影响因素与从事专业、服役年限、病程时间、外伤史有关。结论现役艇员中下腰痛发病率较高,脊柱功能状况差,不适症状明显,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艇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构建完善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模式,遵循全员、全程、全科、个性化、互动性、制度化等原则,树立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这对于提高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水平,延长飞行年限,节约军费开支,增强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研沈阳战区陆航某部寒区飞行人员与地勤人员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设计制作《部队训练伤管理情况调查问卷》,分别抽取陆航某部直升机飞行人员100人、地勤人员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77份,其中,飞行人员有效问卷98份,地勤人员有效问卷279份。飞行人员训练伤发生率为30.6%(30/98),显著高于地勤人员的21.8%(61/279)。其中,飞行人员发生训练伤最多的部位是脚踝11例(36.7%)、膝盖11例(36.7%);地勤人员训练伤最多的部位是腰部25例(41.0%)。飞行人员与地勤人员发生训练伤的类型最多的均是腰肌劳损,分别为15例(50.0%)和26例(42.6%)。训练伤发生时间最多的是在春季,占全年的41.8%。结论飞行人员与地勤人员训练伤发生率均较高,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保护措施可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