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55篇
  免费   4216篇
  国内免费   3388篇
耳鼻咽喉   298篇
儿科学   1488篇
妇产科学   565篇
基础医学   3596篇
口腔科学   682篇
临床医学   8534篇
内科学   7877篇
皮肤病学   391篇
神经病学   1289篇
特种医学   19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4058篇
综合类   20021篇
预防医学   6269篇
眼科学   1457篇
药学   8603篇
  104篇
中国医学   5936篇
肿瘤学   2246篇
  2024年   580篇
  2023年   2080篇
  2022年   1820篇
  2021年   2141篇
  2020年   1944篇
  2019年   1866篇
  2018年   1049篇
  2017年   1610篇
  2016年   1800篇
  2015年   2044篇
  2014年   3230篇
  2013年   3243篇
  2012年   4302篇
  2011年   4427篇
  2010年   3883篇
  2009年   4064篇
  2008年   5042篇
  2007年   4336篇
  2006年   4054篇
  2005年   4187篇
  2004年   3110篇
  2003年   2628篇
  2002年   2020篇
  2001年   1904篇
  2000年   1470篇
  1999年   1211篇
  1998年   977篇
  1997年   853篇
  1996年   773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陈科第 《传染病信息》2022,35(2):135-140
[摘要] 目的 探究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血清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12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B1, 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BV-ACLF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miR-122、HMGB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miR-122、HMGB1水平分别与TBIL、PA、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th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MELD)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R-122和HMGB1水平对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获得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患者在3年随访期间的生存率。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并发症、病情分期、MELD评分、ALB、球蛋白、TBIL、ALT、AST、LDH、PT、PTA、HBV DNA、miR-122、HMGB1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并发症、病情分期、MELD评分、TBIL、PT、PTA、miR-122、HMGB1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22、HMGB1水平分别与TBIL、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TA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miR-122和HMGB1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42和14.56 μg/L。A组患者预后3年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结论 miR-122和HMGB1水平与HBV-ACLF患者的病情和死亡预后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HBV-ACLF的诊断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且将其分组治疗,即干预组(孟鲁司特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均有50例患儿。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LTE4、ECP、IL-12、IL-10。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儿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儿的LTE4、ECP、IL-12、IL-10等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理想,可有效缩短气喘、哮鸣、咳嗽等症状时长,安全指数高,此药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胃癌在全国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获得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其中有30%~40%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因此不可切除胃癌转化为可切除胃癌是患者获得"治愈"的最佳选择。随着近些年来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及多学科诊治模式的发展,"转化治疗"的理念应运而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就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转化治疗"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集中探讨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较健康新生儿在婴幼儿时期智力发育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经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例标记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样数量的在此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标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智力水平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忆性分析中,对照组的正常新生儿较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和随访的1年时间中,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神经评分均明显优于优势;同时在智力评分方面的比较中,在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对比中,对照组的正常新生儿明显优于观察组患儿;以上各项的对比中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严重危害其系统的健康,同时造成认知和社交能力方面的低下。  相似文献   
38.
39.
肝内胆管癌(ICC)可切除率低,进展期ICC的治疗有效率不高,预后很差。转化治疗在多种晚期肿瘤中有一定的疗效,是目前晚期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随着对ICC基因组的深入了解和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及组合,基于系统化疗的联合治疗策略,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使得部分进展期ICC病人能降期转化手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诊治的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25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患者均采取白细胞单采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计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取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