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387篇
综合类   324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2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置人骶骨钉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在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应用骶骨钉内固定技术治疗15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骶髂关节半脱位6例,骶髂关节完全脱位9例;伴有骨盆前环损伤7例,伴有骶丛损伤2例。结果15例均获得6-16个月随访,复位均满意,无骶髂部疼痛14例,轻度疼痛1例;2例骶丛损伤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骶骨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992.
侧方挤压致骶骨Ⅱ区骨折与骶丛神经损伤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方挤压致骶骨Ⅱ区骨折造成骶丛神经损伤机理。[方法]经福尔马林短期(1a内)浸泡固定的国人尸体6具,12侧。解剖保护骶丛神经,制成侧方挤压型暴力致骶Ⅱ区骨折模型,定量测量不同骨折移位时骶孔横径、纵径及神经走行变化,观察骶丛神经损伤情况。另在X线下观察相应指标。[结果]骶前孔的横径随耻骨联合短缩距离逐渐加大呈负直线相关逐渐减小,且以S1、S2为著。X线结果与人工解剖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方挤压型暴力致骶骨Ⅱ区骨折神经损伤以压迫伤为主。最多累及到L5、S1和S2,且与骨折压缩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技术在高位骶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高位骶骨肿瘤患者79例,其中行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骶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非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骶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拔管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球囊组手术时间(146.36±29.38)min,非球囊组手术时间(206.03±125.93)min,球囊组出血量(1610.70±491.14)mL,非球囊组出血量(2 658.62±562.213)mL,球囊组拔管时间(6.60±2.76)d,非球囊组拔管时间(12.52±2.8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位骶骨肿瘤的切除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良好显露肿瘤边界,便于术中创面的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渗出,基本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高位骶骨肿瘤的切除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5例巨大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术中出血、骶神经保护和骶骨重建等问题。结果5例患者通过适当的手术方法均得到肿瘤全切,术中出血量较少,大小便功能得到有效保护,术后骶骨-骨盆稳定性良好。结论恰当的手术方式、术前或术中行栓塞治疗、术中注意保护骶神经有利于提高骶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和骨盆内固定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骨盆倾斜异常的诊断及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盆倾斜度过大临床表现和纠正机理。方法 :用多功能骨盆测量器测头盆评分 8分、单胎、头位、骨盆无畸形 10 0 0例 ,以正常产程图为标准 ,观察分娩全过程的临床表现。早孕至产前 ,产前至产后各 10 0例骨盆倾斜度变化。结果 :多功能骨盆测量器测量骨盆倾斜度 >5 4度诊断异常 ,检出率为 7.8%。主要临床表现有悬垂腹 ,跨耻征为阳性、胎头衔接困难或停滞在入口平面 ,产时会阴重度裂伤。结论 :由于腰骶角增大致使骨盆倾斜度增大。膀胱截石位时腰椎由向腹侧弯曲变为背侧弯曲 ,骨盆以腰骶关节为枢纽向前向上移动 ,腰骶角变小 ,骨盆倾斜度过大就得到了纠正。宫缩时胎轴压线与骨盆轴在一条直线上。有利于胎头下降 ,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9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2例骶骨肿瘤患者资料,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年4个月。结果10例顺利度过手术出血关,2例因术前未做肿瘤动脉栓塞,术中也没有结扎髂内动脉,手术中大出血,仅做部分瘤组织刮除后,终止手术。结论骶骨肿瘤手术治疗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结扎双侧骼内动脉或选择性骨肿瘤动脉栓塞,阻断骶骨血运,是保证肿瘤顺利切除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7.
经骶骨纵向固定腰骶滑脱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骶骨进行形态学测量 ,研究后路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腰骶部的安全性。方法 对 2 0例干燥骶骨标本进行CT扫描 ,并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分析 ,测量S1水平骶骨侧块中心的长、宽及面积 ,确定该固定方法的空心钉钉道的长度、安全方向和范围。结果  2 0例骶骨标本中 ,该固定方法的最窄部分位于S1神经孔水平 ,其几何中心的平均长度为 (37.31± 4 .2 1)mm(2 9~ 4 6 .7mm) ,平均宽度为 (2 1.2 9± 3.5 7)mm(16 .3~ 2 7.4mm) ,平均面积为 (6 .31± 1.2 3)cm2 。通过测量和分析 ,空心钉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均最小角度分别为 2 6 .2 9°(2 4 .1°~ 31.3°)和 4 3.6 5°(2 6 .0°~ 5 4 .5°) ,空心钉的平均长度为 85 .2 8mm。结论 相关解剖学数据表明 ,只要进钉的方向及角度正确 ,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的通道位于骶骨内。术前行CT检查或三维重建 ,制定个体化固定方案 ,该方法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98.
肠膨出(enterocele)又称肠疝或阴道后疝,是腹膜囊向直肠前凹陷的膨出,多由盆底组织支持不良造成,与高龄、多产、肥胖、便秘及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常继发于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后。有关报道中,妇科手术治疗后女性患者肠膨出的发病率为0.1%~16%。其内容物为小肠或乙状结肠,前者称小肠膨出,后者称乙状结肠膨出。本文将对小肠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以回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准备对于降低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2013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40例骶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围手术期准备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前2d开始胃肠道准备及术后7d内禁食,并行肠外营养;对照组为未行围手术期胃肠道准备患者;术后714d观察两组患者局部感染指标以及引流物细菌培养,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值分别为(7.8±1.2)×109/L、(11.0±3.0)mm/h和(9.2±1.4)mg/L,均明显低于未进行胃肠道准备的对照组(13.5±2.6)×109/L、(43.0±8.0)mm/1h和(18.3±4.9)mg/L;并且治疗组术后出现伤口分泌物的患者仅为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流物只有1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有6例培养出细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骨肿瘤围手术期充分的胃肠道准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骶骨骨巨细胞瘤30例,根据骨巨细胞瘤的性质以及累及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切除方法,从不同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1例术中死亡现象,在进行血管阻断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为3300mL,非血管阻断患者的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160mL,其中1例患者在出院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2周后死于严重感染,其余29例随访18~102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5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例行2次手术清创、引流,伤口二期闭合,2例放疗后的患者因皮肤缺损比较大,要给与局部皮瓣转移,1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脑脊液漏,实行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后愈合,没有出现不正常反应。结论在全面有效的控制出血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并根据累及的不同区域,进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疗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对骶骨骨巨细胞瘤进行局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