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41篇
  免费   2199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17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501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807篇
内科学   2202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7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2292篇
综合类   11543篇
预防医学   2028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5431篇
  70篇
中国医学   14017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1255篇
  2022年   1102篇
  2021年   1454篇
  2020年   1300篇
  2019年   1354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1238篇
  2016年   1319篇
  2015年   1426篇
  2014年   2649篇
  2013年   2454篇
  2012年   3134篇
  2011年   3209篇
  2010年   2645篇
  2009年   2574篇
  2008年   2606篇
  2007年   2416篇
  2006年   2268篇
  2005年   2001篇
  2004年   1560篇
  2003年   1356篇
  2002年   1175篇
  2001年   936篇
  2000年   742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497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髌骨内推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门诊患者,按照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纯性髌股关节炎,共120例165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内推治疗1~3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平地行走膝痛分值、测量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屈曲度、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探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髌骨内推治疗后,患者VAS疼痛分值降低,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屈曲度增加,WOMAC评分分值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内推作为物理疗法,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宜长期坚持使用,以延缓退化、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传统治疗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慢作用的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成为RA治疗的热点,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能力、免疫抑制性能、组织损伤修复能力及低风险,为RA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张青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444-144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高血压患者白细胞介素(IL)-17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该院RA合并高血压患者20例为RA组,单纯高血压患者20例为高血压组,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均为新发病例,在未经过控制血压治疗前采血;门诊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RA组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组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ELISA测定血清中IL-17水平。抽取RA组患者全血30m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将外周血单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刺激组、阳性对照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刺激组、阳性对照组和氯沙坦治疗组用抗CD3、抗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刺激后,阳性对照组加入100μmol/mL甲基强的松龙,氯沙坦治疗组加入100μmol/mL氯沙坦,48h后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根据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低活动组(DAS28≤3.2)和中高活动组(DAS28>3.2),评估氯沙坦对不同DAS28评分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7的影响。结果 RA组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P<0.05),用氯沙坦治疗1周后,RA组患者IL-17平均值低于治疗前(P<0.05)。氯沙坦治疗组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为(38.214±8.725)pg/mL,刺激组为(126.768±16.5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P<0.001)。结论氯沙坦能够抑制RA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的表达,是治疗RA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抗原瓜氨酸化蛋白(RACP) 的水平,比较RA-CP 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在RA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 吸附法(ELISA)检测103 例RA 患者、71 例其他风湿病患者、105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RA-CP,抗CCP 抗体和RF 的 水平。根据抗CCP 抗体和RF 测定结果将RA 患者分为4 种血清类型:抗CCP 抗体阳性/RF 阳性的RA、抗CCP 抗体 阳性/RF 阴性的RA、抗CCP 抗体阴性/RF 阳性的RA、抗CCP 抗体阴性/RF 阴性的RA,分析各种血清类型RA 患者 血清中RA-CP 的水平。结果 RA 组的血清中RA-CP 浓度水平中位数为4.51(1.80~7.49)单位,高于其他疾病组的0.53 (0.40~0.76)单位和健康对照组的0.52(0.35~0.69)单位。RA-CP,抗CCP 抗体和RF 对RA 的敏感度分别为77.7%, 65.0% 和69.9%,RA-CP 对RA 的敏感度高于抗CCP 抗体和RF(P < 0.05);特异度分别为95.5%,97.2% 和89.2%。在 4 种血清型的RA 中RA-CP 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7/57),40.0%(4/10),100.0%(15/15)和19.0%(4/21)。在抗 CCP 抗体阴性的RA 中RA-CP 的检出率为52.8%(19/36)。结论 血清中RA-CP 对RA 的诊断比抗CCP 抗体和RF 具有 更高的敏感度,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因此RA-CP 可作为RA 临床诊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通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样本构成: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通痹汤+康复训练。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应用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IL-1、TNF-α经测验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CRP、ESR经测验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痹汤+西药+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改善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低,治疗方法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57例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4例,女43例;年龄46~79岁(61.8±12.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5~36.8年(17.5±3.7年),诊断RA后出现上颈椎相关症状时间为1.5~19.4年(8.9±2.4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颈部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3例,C级12例,D级20例,E级22例;JOA评分4~14分(8.7±1.8分),VAS 4~10分(7.4±1.5分)。寰椎前向脱位44例,其中寰齿前间距(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10mm者8例;寰椎后向脱位9例;寰椎前后向脱位4例。6例合并下颈椎不稳,10例合并枕颈部其他畸形。13例枕寰关节先天性融合及骨性融合无枕寰关节活动度者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A组);44例有枕寰关节活动度的患者采用寰枢椎融合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16例寰枢椎脱位牵引不能复位的患者先行前路经下颌下寰枢椎关节松解术再一期后路行寰枢椎融合术治疗(B组),28例寰枢椎脱位牵引能复位的患者直接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18.2±13.5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190.5±42.8ml);B组手术时间180~240min(221.4±20.3min),术中出血量100~260ml(157.3±36.1ml);C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09.4±12.1min),术中出血量100~200ml(124.1±32.7ml)。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复查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术后AADI为2~3mm(2.4±0.4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34.4±10.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2例ASIA分级B级患者恢复至C级,C级患者6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9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患者无变化;JOA评分改善至10~17分(14.6±3.5分),VAS评分降至1~5分(3.6±1.4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植骨块发生自发性部分吸收,随访1年半时植骨块吸收停止并部分融合,未再次行植骨术;其余患者植骨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现象。结论:RA累及上颈椎时会造成寰枢椎脱位导致脊髓受压,依据枕寰关节活动度情况采用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