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7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4篇
综合类   757篇
预防医学   112篇
药学   1009篇
  3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97年发现的内吗啡肽(EM)是μ-阿片受体(MOR)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内源性配体。EM与MOR高亲和力结合后,通过激活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离子通道的变化,从而广泛参与痛觉调制、摄食行为、感知、心血管、消化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此文重点就内吗啡肽在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何奔  王成海 《高血压杂志》1995,3(3):182-184
为研究纳酪酮(Nal)的抗心律失常机制,制备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观察静脉注射Nal与3种内源性阿片肽(EOP)抗血清及小脑延髓池注射Nal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发现静脉及小脑延髓池注射Nal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静脉注射3种EOP抗血清均无抗心律失常作用。提示Nal的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不依赖于拮抗外周内源性阿片肽EOP,而可能具有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03.
刘艳  徐静娟  徐春兰  顾迪  曹霞 《全科护理》2021,19(33):4631-4635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OIC)的发生率因临床评估方法和人群不同等原因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OIC的诊断标准、病人自我报告结局测评工具和客观测评工具进行综述,并对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OIC的评估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非镇痛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潜在成瘾性是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镇痛药物的研究演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去阿片化;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使用阿片类药物;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型阿片类药物。随着对阿片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阿片类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是近年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新型阿片类药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目前阿片类药物仍处于围术期疼痛治疗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其引发的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康复。近年来,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概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围术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利于改善术后疼痛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1],因此,两类药物的合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模式镇痛中。  相似文献   
106.
疼痛和呼吸困难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症状,发生率可达50%~80%[1],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在我国使用吗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疼痛已被广泛接受,但使用吗啡治疗呼吸困难仍有一些顾忌。国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已经证实,以吗啡为首的阿片类药物能够明显减轻病人呼吸困难,并且不影响病人的生存期[1]。本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死亡的终末期恶性肿瘤病人,临终前使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疼痛和呼吸困难的病人44例,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汇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信号通路在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20只成年SD雄性大鼠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非手术对照组(NO组,n=10)和糖尿病手术组[Roux-en-Y胃旁路术(RYGB)组,n=10],另外再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对手术组实施胃转流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GLU)、总胆固醇(TCH)及甘油三酯(TG)、Leptin水平,每天定时监测大鼠饮水量、饮食量以及体质量的变化,术后第4周取大鼠下丘脑,检测下丘脑中NPY、POM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周,RYGB组大鼠血糖、血脂以及进食、水量已接近正常水平,Leptin和NPY mRNA水平分别由术前的(4.58±0.37)μg/L、1.89 ±0.24降低到(3.10±0.38) μg/L、0.95±0.19(P<0.01),而POMC mRNA水平则由术前的0.78±0.26升高至1.70±0.31(P<0.01).结论 胃转流手术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Leptin可能通过NPY、POMC神经元信号调节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平衡,提示Leptin与下丘脑NPY、POMC调节通路可能在胃转流手术后2型糖尿病病情缓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正>下肢骨折手术创伤大,患者全麻苏醒后往往疼痛剧烈。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羟考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μ、κ受体[1]。该药静脉注入后生物利用度高、镇痛效果好及不良反应少等。本研究旨在通过术中预注羟考酮与芬太尼来比较两者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骨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8岁,体重50~80kg。排  相似文献   
109.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对患者影响小、费用低、镇痛和肌松效果能满足上肢手术要求等优点,但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且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不完善。有研究表明[1],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提供镇痛效应,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将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三种不同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中,观察和比较三种阿片类药物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背景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引起肌阵挛日益引起关注,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就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为临床上对该副作用预防策略的选用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发生机制、易发因素、预防药物及方法,综合对比各种方法的利弊. 趋向 依托咪酯是一种经典的静脉麻醉药,尤其适合老年人或存在心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只有了解其诱导肌阵挛的发生机制和预防策略,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肌阵挛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