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42篇
  免费   2179篇
  国内免费   179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13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200篇
内科学   1179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2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777篇
综合类   16141篇
预防医学   315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205篇
  128篇
中国医学   7127篇
肿瘤学   216篇
  2024年   314篇
  2023年   1296篇
  2022年   1044篇
  2021年   1517篇
  2020年   1473篇
  2019年   1547篇
  2018年   728篇
  2017年   1303篇
  2016年   1596篇
  2015年   1712篇
  2014年   3087篇
  2013年   2919篇
  2012年   3798篇
  2011年   3767篇
  2010年   3499篇
  2009年   3501篇
  2008年   3318篇
  2007年   3037篇
  2006年   2866篇
  2005年   2672篇
  2004年   2208篇
  2003年   1977篇
  2002年   1714篇
  2001年   1593篇
  2000年   1228篇
  1999年   903篇
  1998年   914篇
  1997年   560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增强效应的诊断运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38个小肝癌病灶。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测记录动脉期强化方式、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包膜等情况,比较CT和MRI动脉期与延迟期病灶密度。结果 MRI与CT动脉期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脉期与延迟期等级评分均显著高于CT等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测假包膜显示率为40.58%,而MRI为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准确率上CT和MRI分别为93.48%和9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相比CT法在小肝癌动脉期快速强化特征及假包膜检测敏感率上更高,MRI动态增强扫描较平扫能提高小肝癌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析护肝解纤汤对肝硬化患者的护肝作用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肝解纤汤的处方治疗,按照5个月为1疗程,然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护肝解纤汤组较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两组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肝解纤汤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对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垂体后叶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治愈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77±0.31)天,治愈患者14例,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4.96±0.28)天,治愈患者7例,治愈率为46.6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家属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5.
潘素华 《内科》2014,(6):716-717
目的观察以植物蛋白为主的混合蛋白饮食营养支持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有低蛋白血症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实验组患者提供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高热量、高蛋白膳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膳食,治疗1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上臂肌围和体质指数等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臂肌围水平、体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患者高蛋白营养支持饮食有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996.
马帮 《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52-152
肝病尤其慢性肝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尽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在我国取得了注视瞩目的成就,但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仍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近几年来,慢性肝病的相关基础研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文结合最新权威文献,以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为切入点,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展开论述,对临床慢性肝病的诊断做出简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超声测定肝脏衰减系数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入选411例具备完整的体格检查、血压、糖脂代谢及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的男性患者,年龄36~65岁.应用超声测定肝脏衰减系数作为肝脏脂肪含量的评价指标,以肝脏衰减系数三分位点(<0.48,≥0.48且<0.69,≥0.69)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生化指标,并以年龄50岁为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411例研究对象中,106例(25.8%)超声定性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上1/3位点组的年龄、收缩压(SBP)、餐后2h血糖(2hPG)、餐后2h胰岛素(2hIns)以及高血糖患病率、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下1/3位点组(P值分别<0.05、0.01),胰岛素敏感性(ISIc)指数显著低于下1/3位点组(P<0.05).在≥50岁组中,上1/3位点亚组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hIns、三酰甘油(TG)水平、高血糖患病率及超声定性诊断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下1/3位点亚组(P值分别<0.05、0.01),而ISIc显著低于下1/3位点亚组(P<0.05).≥50岁组超声定性诊断为非NAFLD人群中,上1/3位点亚组的2hIns及TG水平均显著高于下1/3位点亚组(P值均<0.05),体质指数(BMI)显著低于下1/3位点亚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总研究人群、≥50岁研究人群和≥50岁且超声定性诊断为非NAFLD人群中,肝脏衰减系数(标准化β值分别=0.154、0.151、0.170,P值分别=0.000、0.002、0.007)均是2hIn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年龄≥50岁超声定性诊断为非NAFLD的男性人群中,超声测定肝脏衰减系数对估测脂代谢异常及胰岛B细胞对糖负荷后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在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患者中,20例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0例未曾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年龄、肝炎病程和肝功能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患者肝硬化病程分别为62.5±41.1月和30.5±45.0月(P〈0.05),3年生存率为75.0%和37.5%(P〈0.01),但在5年、7年和9年生存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提高3年生存率,但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在欧美以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10%~30%,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非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之所在。肝组织活检是目前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手段,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然而,该检查手段实施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而并不具备临床  相似文献   
1000.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影  綦盛麟  张勇 《肝脏》2011,16(2):156-158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新生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和减少有效肝细胞灌注,导致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另一方面血管新生调控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内脏血流量,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针对血管新生与肝硬化形成的关系及门脉高压血管新生的机制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