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9篇
  免费   849篇
  国内免费   752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175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961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2607篇
内科学   1140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854篇
特种医学   7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3077篇
综合类   5596篇
预防医学   1015篇
眼科学   2025篇
药学   2380篇
  17篇
中国医学   2424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536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1061篇
  2013年   1119篇
  2012年   1356篇
  2011年   1521篇
  2010年   1286篇
  2009年   1350篇
  2008年   1402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237篇
  2005年   1175篇
  2004年   1013篇
  2003年   920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本研究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LO)评价双侧中央暗点患者使用棱镜后的眼球运动反应.方法 本预试验共招募6例有双侧中央暗点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以及6例正常视力的志愿者.首先用Nidek MP-1微视野仪确认患者的中央暗点和优选视网膜注视点(PRL),然后用Rodenstock SLO,在将视标投射在优选视网膜注视点时拍下实时视网膜像,接着在受检者眼前加入6~8 PD的棱镜,要求受检者保持注视视标,这时通过视网膜标记来测量视网膜像的移位量,以及随后发生的优选视网膜注视点的再次注视.过程中平均移位量和再次注视时间通过图像软件(ImageJ software)来计算.结果 实验组再次注视时的移位量在3个像素点或11.66个弧分之内(x轴:2.90±3.92,y轴:2.53±4.18).对照组再次注视时的移位会准确些(x轴:0.33±1.15,y轴:0.89±2.50),但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1.32,Px>0.05;ty=0.80,Py>0.05).对照组再次注视时间(0.98±0.19)s较实验组(2.83±1.63)s要短,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1).其中有1例实验组受检者没有发生再次注视,其结果被排除并单独分析.结论 研究发现,双眼中央暗点患者对棱镜物像转移后的再注视反应与正常人接近,但实验组再注视明显较对照组慢,并有1例受检者没有发生再注视.该数据说明双侧中央暗点患者无论眼前有没有棱镜,都会利用相同的视网膜位置视物,因此,通过棱镜物像再定位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同源病     
<正>(homologous isogenous disease或autoploidy disease)是指同一的致病因素及相同的发病机制,使不同的脏器或系统同时或相继受到损害,如肝豆状核变性。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病因、单一系统的独立的疾病单元,是一种模糊概念;是归纳一些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多病因或病因不明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病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库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14.
<正>关节软骨退变常发生在关节创伤或关节老化时,是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是可控制甚至可逆转的骨性关节炎~[1-3]。骨性关节炎可导致患者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防治关节软骨退变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研究常集中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微骨折、骨软骨镶嵌成形术等组织工程治疗方案,但因关节软骨退变机制复杂,其治疗效果尚存争议~[4-5]。此外,组织工程技术费用较高,风险较大也使得大量患者望而却步。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 p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肝癌及胆管细胞癌均可在退变结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因此及早、准确的诊断肝退变结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肝退变结节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改变,以期提高对肝退变结节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椎间盘炎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临床症状严重,治疗措施不理想,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临床中我们应用高压氧治愈2例(1例为脊柱滑脱手术后),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该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医疗花费巨大。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是腰椎融合术,但术后由于相应节段运动功能丢失以及融合时造成的局部结构损伤,可导致相邻上下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加速,进而产生椎间盘源性腰痛甚至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改变。  相似文献   
18.
梁剑虹 《海南医学》2006,17(5):180-180
弱视是眼科常见病,临床上眼科医生将一些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归为弱视以致造成误诊误治.先天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是一种累及视锥细胞功能,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和色觉异常的视网膜变性疾病[1].由于眼科常规检查无明显的眼前节与眼底改变,且临床上十分少见,国内仅分散见个例报告[2,3],极易误诊为弱视.作者遇1例先天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误诊为弱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医学美学美容》2006,(8):97-99
“变性”已日渐成为夺人眼球的热门关键词,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是媒体的猎奇与整形机构的热炒。此种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