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548篇
内科学   84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947篇
预防医学   29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07篇
  16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牙移动后保持阶段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保持期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实验对照组以大鼠前牙为支抗,牵引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持续21 d后左侧安装保持装置,分别保持1、3、7、...  相似文献   
992.
许黎阳  任景怡 《山东医药》2011,51(21):87-88
目的观察停用辛伐他汀对冠脉病变患者肱动脉内皮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病变者105例,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连续服药2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周后及停药后1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反应性充血实验肱动脉内径较用药前显著增大,停药后1周后较停药前显著减小(P均〈0.05);伴随冠脉危险因素增多及病变加重,反应性充血实验动脉内径变化率逐渐减小(P〈0.05)。结论停用辛伐他汀可对冠脉病变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造成明显损害,影响动脉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0年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非瓣膜性病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一组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控制心室率、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另一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1次/d,辛伐他汀10~20 mg,每晚1次。观察两组患者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病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43.2%)明显低于对照组(6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陈建 《临床医学》2011,31(4):22-2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将58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蛋白血症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120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脂必妥组100例,给予脂必妥1粒/次,每日3次,连续治疗4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降脂作用明显优于脂必妥,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与脂必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好,而且安全,在临床推广使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林克  苏冠华 《临床荟萃》2011,26(21):1856-1858,186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压控制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方法纳入90例血压控制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FS组,n=30)、辛伐他汀组(SS组,n=30)或安慰剂对照组(PC组,n=30),分别给予氟伐他汀(40mg/d)、辛伐他汀(40mg/d)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hU-Pro)、血清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FS组和SS组的TC、LDL-C、24hU-Pro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FS组TC(5.26±0.73)mmol/L vs(3.82±0.52)mmol/L;LDL-C(3.84±0.47)mmol/L vs(2.73±0.51)mmol/L;24hU-Pro(1.32±0.32)g vs(0.77±0.21)g(均P〈0.05);SS组TC(5.37±0.65)mmol/L vs(3.95±0.66)mmol/L;LDL-C(3.69±0.37)mmol/L vs(2.84±0.41)mmol/L;24hU-Pro(1.25±0.43)g vs(0.81±0.27)g(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C、LDL-C、24hU-Pr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前后的SBP/DBP、TG、HDL-C、SCr、BUN、CK、AST、ALT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两者的肾脏保护作用相当,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7.
辛伐他汀对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李拥军 《临床荟萃》2011,26(7):564-566,569
目的了解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并观察辛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及其对hsCRP、Hcy、vWF的影响。方法测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单纯高脂血症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液中hsCRP、vWF、Hcy水平;高脂血症组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再次检测血脂和hsCRP、vWF、Hcy水平。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液中hsCRP和vW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CRP(5.1±1.7)mg/L vs(4.2±2.1)mg/L、vWF(169.5±15.2)%vs(160.3±16.3)%(P〈0.01);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vWF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TC(6.5±0.6)mmol/L vs(4.9±0.5)mmol/L,TG(1.9±0.5)mmol/L vs(1.6±0.4)mmol/L,LDL-C(3.7±0.2)mmol/L vs(2.3±0.3)mmol/L,hsCRP(5.1±1.7)mg/L vs(2.9±1.5)mg/L,vWF(169.5±15.2)%vs(153.0±11.9)%(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5±0.6)mmol/L vs(1.6±0.3)mmol/L(P〈0.05);血hsCRP、vWF的降低与TC的下降均无相关性(r=0.213、0.138,P〉0.05),但血hsCRP、vWF降低与HDL-C升高均呈明显负相关(r=-0.220、-0.420,P〈0.05)。结论单纯高脂血症患者体内重要炎症标志物hsCRP及内皮损伤的标志物vWF均明显升高;辛伐他汀不但具有高效的调脂作用,而且具有抑制动脉炎症反应因子的作用。血hsCRP、vWF的降低与HDL-C的升高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HUVE)细胞分化抗原40L(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分泌及其相互关系和辛伐他汀、厄贝沙坦对其干预影响.方法:分组培养HUVE细胞株ECV-304,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并用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干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CD40L和MMP-8的浓度;分组培养ECV-30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人重组CD40L因子(r-CD40L),之后再用不同浓度的抗CD40抗体干预,用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MMP-8的浓度;另分组培养ECV-30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r-CD40L并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干预,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MMP-8的浓度变化.观察AngⅡ 对HUVE细胞CD40L和MMP-8分泌的直接影响及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CD40和CD40L相互作用对HUVE细胞MMP-8分泌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随AngⅡ刺激浓度增加,HUVE细胞CD40L和MMP-8分泌水平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厄贝沙坦干预后可使AngⅡ刺激作用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r-CD40L可促进HUVE细胞MMP-8的分泌,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抗CD40抗体能抑制MMP-8的分泌;辛伐他汀可降低r-CD40L促进HUVE细胞分泌MMP-8的作用,而厄贝沙坦则无显著影响.结论:AngⅡ能明显刺激HUVE细胞CD40L的分泌水平,厄贝沙坦能抑制AngⅡ的上述刺激作用;CD40和CD40L相互作用可促进HUVE细胞MMP-8的分泌增加,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此作用,而厄贝沙坦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Bcl-2/Bax基因在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Bcl-2/Bax变化,探讨Bcl-2/Bax与细胞凋亡之间关系。方法 20μmol/L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24、48和72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色素C,RT-PCR技术检测Bcl-2/Bax基因。结果 20μmol/L辛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24、48和72h,细胞凋亡率变化分别是(6.1±0.4)%,(14.2±0.4)%,(30.7±0.6)%;胞浆内细胞色素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抑凋亡基因Bcl-2显著降低,促凋亡基因Bax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Bcl-2/Bax比值降低可能是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血脂康与辛伐他汀疗效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4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分为血脂康组与辛伐他汀组,每组37例,疗程均为6周。结果血脂康组及辛伐他汀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别为22%、28%和16%和18%,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0.33mmol/L和0.14mmol/L,血脂康组调节血脂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血脂康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的同时可改善血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