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548篇
内科学   84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947篇
预防医学   29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07篇
  16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之一,稳定或消退粥样硬化斑块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进而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渐进的炎症过程,其中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和聚集在其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02.
郭永韡 《当代医学》2012,(27):35-3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1年6月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0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及中药丹参、川芎进行治疗,4次/d,连续服用14d为一个治疗疗程.结果观察组:优28例、良19例、无效4例;对照组:优24例、良16例、无效11例.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7%和78.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徐立群  李奎 《中国药房》2012,(20):1881-188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服用20mg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患者于住院期间服用40mg强化治疗,出院后服用20mg治疗。并设健康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服药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中MDA、SOD水平、GSH-Px活性在出院时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水平在出院后第4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8周后2组间上述所有指标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50例,除给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外,每晚睡前顿服辛伐他汀20 mg,连续用药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甘油三脂(TG)水平.结果 经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分别为(4.33 ±0.72)、(1.62±0.63)、(2.71±0.39) mmol/L,与治疗前的(6.21 ±0.78)、(2.21±0.69)、(4.12 ±0.45) mmol/L相比明显下降;而治疗后HDL-C水平为(1.42±0.38) mmol/L,比治疗前的(1.13±0.24) mmol/L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12周后,TC总有效率82%,TG总有效率62%,LDL-C总有效率78%,HDL-C总有效率56%.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5.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不影响治疗,且经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与辛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更加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情况,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人主动脉SM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MTT结果发现,与ox-LDL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FCM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剂量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ox-LDL介导的人SMC S期DNA合成,从而抑制SMC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系统地综合评价辛伐他汀治疗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用于异质性检验后效应值的合并。效应指标选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应用漏斗图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 22篇文献共计1 397例DN患者,包括实验组729例,对照组668例。经异质性检验后,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值。尿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量(UAE)、C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合并SMD值及其95%CI分别为-1.10(-1.66,-0.55)、-1.46(-1.87,-1.05)、-1.10(-1.95,-0.25)和-0.62(-0.90,-0.34)(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辛伐他汀治疗中国汉族人群DN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8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1.1%,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35.0%,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脂项目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则采用辛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控制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辛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改善心脏收缩的频率、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TG、TC、LDL-C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最终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最终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