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贾道福  朱艳萍 《中国针灸》2001,21(5):296-296
跗骨窦综合征为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合并症 ,1958年由O′Conner首次提出后 ,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发现踝内翻扭伤时 ,窦内韧带、血管、脂肪组织与距腓前韧带同时受损 ,致窦内充血、水肿 ,压力增高 ,出现踝部酸痛不适。笔者近 2年来治疗本病 4 3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 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52岁 ,平均 30 .5岁 ;病程 0~ 2周 2 9例 ,2 周~半年 14例。其中右侧 31例 ,左侧 12例 ,均有踝内翻扭伤史。2 治疗方法取解溪、昆仑、阳陵泉、丘墟、申脉、金门穴。患者仰卧位 ,常规消毒后 ,选…  相似文献   
83.
方成 《中国基层医药》2001,8(6):556-556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为常见 ,其中跟骨压缩性骨折预后较差。作者统计 1994~ 1997年 14例严重跟骨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 ,认为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能取得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18~ 46岁 ;左侧 5例 ,右侧 9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 8例 ,车祸伤 4例 ,摔伤 2例。手术时机 :急诊手术 5例 ,6d内手术 4例 ,10d内手术 3例 ,10d后手术 2例。其中伴胸椎骨折 2例 ,腰椎骨折 3例 ,脊髓损伤 2例。X线示 :B hler角 :0°~ 10°6例 ,10°~ 2 0°7例 ,2 0°~ 2 5°1例。Peries角 :18°~ 2 7°,…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跗骨窦综合征(STS)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8例经骨伤科确诊的STS的磁共振图像,总结其在SET1、FSET2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SPAIR序列上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58例ST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如下:T1WI信号减低45例,信号不均匀13例;T...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比较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9-05间在舞阳县人民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依据不同切口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L形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都新华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跟骨结节关切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疗效、并发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22水平、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吡啶啉(pyridinoline,PYD)水平。 结果研究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2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P<0.05)。 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改善骨代谢,且炎症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可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L形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运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纳入的96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48例,A组采取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B组采取L形入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A组优良率87.50%高于B组75.00%(P<0.05)。治疗前两组的Bohler角、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各项指标高于B组(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B组14.58%(P <0.05)。结论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运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