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102.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常因高空坠落时足跟着地,跟骨受到压缩暴力引起,其中60%-70%为关节内骨折。以往诊断跟骨骨折常以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为依据,但跟骨解剖复杂,跟骨骨折类型较多,X线片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结合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使图像质量大大提高,对跟骨骨折的诊断显示了优越性。现对23例跟骨骨折影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联合跟骨结合型微创解剖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骨科中心收治的18例(19足)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38.1±5.6)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1足。全部患者均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使用跟骨结合型微创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1.5)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优16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94.7%。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入路联合跟骨结合型微创解剖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跟骨的形态,有利于足踝功能地恢复,可作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跟骨骨折患者分别行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微创组,50例)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传统组,4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微创组随访12~18(14. 52±2. 56)个月,传统组随访12~20(15. 58±3. 54)个月。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P 0. 001),术后住院时间短(P 0. 001);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为8. 0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6. 09%(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B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OFAS踝-后足评分及优良率微创组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 0. 05)。结论相比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更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9-06诊治的9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跗骨窦切口组),45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L形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红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形切口组比较,跗骨窦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切口红肿时间与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跗骨窦切口组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2例出现中度切口疼痛;L形切口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或坏死,4例腓骨肌腱损伤,3例中度切口疼痛,1例切口裂开。术后切口浅表感染或坏死与腓骨肌腱损伤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跗骨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技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通过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治疗的32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39.29±9.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6例,交通事故伤6例。Sanders Ⅲ型21例,Sanders Ⅳ型11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三个时间点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应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于伤后3~5 d完成手术,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即刻Böhler角为32.54°±2.76°,Gissane角为121.56°±4.98°;术后1年Böhler角为31.72°±2.54°,Gissane角为120.50°±6.03°,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年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78.69±6.19)分。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办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微创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7—2012-03,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创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跟骨骨折13例(14足),术前空腹血糖维持在6.0~8.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0~11.0 mmol/L。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未出现低血糖反应。术后1例腓肠神经损伤经过口服甲钴胺于术后6周症状消失,1例切口延迟愈合经过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13例术后均未发生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跟骨骨折,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创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使用多种内固定器械材料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是目前的临床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25足舌型跟骨骨折病例,对术前、术后跟骨B?hler角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19个月,平均10.5个月。患者术后B?hler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标准,优(90~100分)11例13足,良(75~89分)8例9足,可(50~74分)3例3足。所有病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结论: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的治疗方法,且其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0.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海波  孔建中 《中国骨伤》2010,23(7):555-556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而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1].对于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大多倾向于采用足跟外侧" L"形切口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的最大缺点是术后切口边缘皮肤的坏死率高达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