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2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王中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20-1321
目的:研究并分析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8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共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的45例患者运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运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优24例,良13例,优良率82.22%;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21例、10例和68.89%,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而言,运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十分安全、有效、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闭合性足踝部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天全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闭合性足踝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50 mg/次,2~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伤科接骨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9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踝关节背伸、踝关节屈曲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消肿止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闭合性足踝部骨折早期肿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2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94-1199
足部姿势与足踝功能紧密相关,足姿异常影响足踝功能,导致各关节产生代偿性损伤,改变正常步态及身体姿势。足姿指数(FPI)将足部姿势量化,通过评分对足部姿势进行评估,能够全面、有效的反映足踝功能。本文查阅、分析国内外大量有关足姿指数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可借鉴的数据和方法理论,结合足踝结构特征,确定了评价足部姿势及足踝功能的六项内容,并对足姿指数的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26.
第一届上海足踝运动损伤高级论坛将于2014年10月16~1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举行。我们诚挚希望和您相聚在上海,共同学习和探索足踝运动医学的未知领域,促进中国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资料中,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远端边缘坏死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患者对足外观及功能改善均比较满意。结论 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手术操作比较简便,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正>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11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将于2015年5月15日-17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将对骨科领域内脊柱、关节、创伤、骨肿瘤、运动医学、足踝外科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交流,集中体现近年来国内外骨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华西国际骨科论坛自199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会议的规模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华西医院骨科与国内外的交流。今年的论坛内容将更丰富,形式更精彩。此次大会将邀请国际、港澳台、中国大陆等地的著名骨科专家和资深人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单次注射与多点注射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足踝部手术患者分为A、B 2组,各40例。用1%罗哌卡因10 m L+2%利多卡因10 m L混合液共20 m L,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为多点注射组,B组为单次注射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注药后针刺感觉消失时间,趾跖曲、背曲及脚踝运动消失时间和30 min后完全阻滞的例数。结果注药30 min后,A组坐骨神经组成部分阻滞起效时间小于B组,完全阻滞比率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与单次注射相比,局麻药的多点注射不但起效快,而且还能够提高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比率。  相似文献   
30.
由王正义主编、俞光荣、唐康来、徐向阳、张建中、姜保国为副主编的《足踝外科学》第二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第一版做了全面系统地修改,使我国足踝外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诊疗方法、手术操作与国外接轨,较第一版还增加了运动损伤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四个章节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足踝外科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