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0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51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1793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48篇
  2篇
中国医学   684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学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他从脾胃论治,善治各种消化道疾病。本文整理了邓老对于几大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经验方。1.治胃、+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茯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愣子(煅)]15克,甘草5克。  相似文献   
12.
谭新华教授采用温肾补肝、益肾疏肝、填精消癥、养肾柔肝、补肾泻肝之法治疗男性不育症、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对谭教授从肝肾论治男科疾病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之一,其病情反复发作。中医在治疗慢性障碍性贫血效果明显,本文立足脾肾二脏论治,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根本的依据,讨论熟地黄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肿瘤患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重症,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其虚可以辨证为气血阴阳及五脏之虚,但应以调治脾虚为主,其实证可以表现为气滞、痰凝、血瘀等,但应以治痰为主,在病因病机上及诊治上,始终抓住痰与脾这两个核心。下面就此论述一下。痰、脾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朱丹  相似文献   
15.
体质和证的关系密切,体质是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体质决定证的传变与转归。因此,辨证论治与辨质论治同样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治疾病与处方用药的过程中,准确而合理地分析辨别机体体质状况并同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对中医学防病治病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虞氏所著对便秘之论治,发病以肾立论,论治以润为要,慎用峻利之品,注重顾护脾胃,因人因地制宜,临证重在变通,勤于实践,富于创新,首创器械灌肠及肠溶剂疗法,是其主要特色,于后世临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见肝病的证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春 《新中医》1997,29(1):12-14
1 常见肝病证治撮要11 急性肝炎 本病来势凶猛,眼目及全身黄染,饮食乏味,厌油恶心,腹胀闷,肝区有压痛,或无明显疼痛,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或便秘,舌苔黄腻,脉弦缓。治疗大法应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为主。方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味:柴胡、黄芩、半夏、太子参、炙甘草、虎杖、茵陈、郁金、川楝子、炒谷芽、炒麦芽、青皮、陈皮、赤芍、厚朴、枳壳。每日1剂,水煎分2次,宜稍凉服。本方旨在疏肝利胆,肝气舒畅,胆汁分泌正常,退黄快,饮食恢复较好。适当加茵陈、虎杖,使湿热之邪有出路。若转氨酶高者,可适当配以护肝药,但不宜大量输液。液体过多,…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名,导源于《内经》,所言中风,皆属外感风邪。自《甲乙经》有偏于邪气,击仆偏枯之说,乃始以内风之病误认外风,而《金匮》以后,遂以昏厥暴仆、瘫痪不仁诸证名以中风,且认为此即《素问》所言之中风,于是内因诸风无不以外风论治,以至于《千金》、《外台》诸书中缺乏治疗内风之切实的方药。迨至金元,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痰,始认为中风多由内发,非外来风邪,但在治疗上仍多拘泥于小续命汤、大秦艽汤等治疗外风之方。明清两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和阐发,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鼻衄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 ,《内经》中常以鼽衄并称。由于其血出之于鼻 ,鼻为肺之外窍 ,病位在肺 ,故治疗多从肺论治。然而《内经》并不以鼻衄独属于肺 ,指出本病与肝 ,与阳明经和太阳经亦密切相关。笔者在临床中通过长期观察 ,对于本病常采用从肝论治的方法 ,疗效颇佳 ,兹举例 4则如下。1 肝火上炎盛某 ,男 39岁 ,1998年 6月 3日初诊。患者 2天前突发鼻出血 ,经治无效 ,特来求治。刻诊见鼻孔出血不止 ,兼见头胀眩晕 ,心烦 ,口苦口干 ,小便黄 ,大便干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数。证属肝火上炎 ,灼伤血络。治当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 ,方用清衄…  相似文献   
20.
袁晓宇 《中医研究》2005,18(7):51-53
心脏病是以心脏本身病变为主的多种临床证候的总称.心脏发病可影响它脏,它脏之疾也可累及心脏,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只要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八纲,脏腑辨证,审因论治,亦可分清主次,正确立法,精选方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