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91篇
  免费   11049篇
  国内免费   8672篇
耳鼻咽喉   1086篇
儿科学   1452篇
妇产科学   4683篇
基础医学   9811篇
口腔科学   1338篇
临床医学   33106篇
内科学   25270篇
皮肤病学   1572篇
神经病学   5419篇
特种医学   12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7篇
外科学   19634篇
综合类   66574篇
预防医学   12934篇
眼科学   5595篇
药学   25583篇
  334篇
中国医学   17905篇
肿瘤学   7623篇
  2024年   1316篇
  2023年   4964篇
  2022年   4312篇
  2021年   5290篇
  2020年   5092篇
  2019年   5218篇
  2018年   2716篇
  2017年   4692篇
  2016年   5361篇
  2015年   6293篇
  2014年   10361篇
  2013年   10576篇
  2012年   14244篇
  2011年   15725篇
  2010年   14785篇
  2009年   15267篇
  2008年   16641篇
  2007年   15293篇
  2006年   14536篇
  2005年   14326篇
  2004年   11445篇
  2003年   9925篇
  2002年   8150篇
  2001年   6986篇
  2000年   5268篇
  1999年   4179篇
  1998年   3556篇
  1997年   3093篇
  1996年   2772篇
  1995年   2424篇
  1994年   2021篇
  1993年   1431篇
  1992年   1056篇
  1991年   919篇
  1990年   659篇
  1989年   768篇
  1988年   233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36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理论上讲,基因治疗应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恢复异常表达或缺失的体细胞基因的功能;另一个是引入有治疗价值的其他来源的基因。目前基因治疗主要集中在免疫基因治疗、直接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改善肿瘤化疗疗效的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2.
潘丽  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414-1415,142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病变。有学者认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为一种生理现象,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并出现症状方能认为是疾病。而近期更多实验证明EMT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很大关系。EMT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生率10%左右,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80%患者有明显的痛经,50%合并不育,严重地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它和卵巢癌尤其是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提示其恶变可能。目前由于EMT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致使EMT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等,除根治性手术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祛除内膜异位病灶,恢复盆腔内生殖器宫正常解剖结构,生育功能和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国就内外的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保留血管及阴道穹窿的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保留血管及阴道穹窿的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20例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120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75.0min,术中出血76.1ml,术后出血3ml,术后体温(<38℃)24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90.1min,术中出血108.0ml,术后出血10ml,术后体温(<38℃)3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术式维持了盆底结构,极少发生腰骶部酸痛感,无阴道缩短,不影响性生活,适用于年轻患者和盆底粘连者。  相似文献   
994.
宁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39-2340
本文分析了3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用紫杉醇治疗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及长春市妇产科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3例,占43%;粘液性囊腺癌12例,占40%;子宫内膜样癌5例,占17%。患者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1·3  相似文献   
995.
刘先生今年72岁,患有多年的前列腺增生,小便无力一直困扰着他。最近采纳医生的建议,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效果非常好,术后1周即可正常排尿,由原来的“细水长流”变成如今的“酣畅淋漓”。但让刘先生不解的是,手术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临床搜集脑梗死或TIA患者80例经彩色B超示具有颈内动脉斑块40例为A组,椎动脉斑块40例为B组,均服用辛伐他汀进行了1年临床观察随访,对其作用差异性进行相关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56—78岁,均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两组患者均采用辛伐他汀20mg q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年,以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观察颈内动脉斑块组(A组)、椎动脉斑块(B组)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百分率,统计学方差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通过对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患者同时伴有颈内动脉斑块或椎动脉斑块进行口服辛伐他汀稳定动脉斑块治疗,1年临床观察随访,颈内动脉斑块组和椎动脉斑块组两者之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百分率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肠系膜动脉包括腹腔动脉(celiac artery,CA)、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肠系膜动脉阻塞为临床急症之一、误诊率较高,一旦发生肠梗死后,病死率为50%~80%,即使肠梗死能够得到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后残留肠管过短、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吸收,因此需要终生给予胃肠外营养。根据临床表现,肠系膜缺血分为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min、38min和30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450ml/min、1200ml/min和1500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老年人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47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勇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144-1144
支气管内膜结核约占肺结核尸检的42%[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往往也无异常发现,极易误诊漏诊,常导致严重的后果。1991年以来,我院收治被误诊的老年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47例,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7例患者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60~72岁,平均64.2岁。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38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1例,支气管扩张症4例,支气管哮喘3例。1.2 临床表现 咳嗽45例,咳痰44例,盗汗37例,乏力35例,反复咯血29例,气促29例,胸痛20例,发热16例,咽部不适13例,消瘦7例。4例闻及局…  相似文献   
1000.
595 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595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血管畸形与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95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治疗396例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其次是草莓状血管瘤,有效率为92.4%,鲜红斑痣为82.8%。面积越小,年龄越小,疗效越好(P<0.05);性别与疗效无明显差异。术中疼痛较轻,术后副作用少。结论595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