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18篇
  免费   7412篇
  国内免费   6603篇
耳鼻咽喉   1363篇
儿科学   1416篇
妇产科学   1693篇
基础医学   8303篇
口腔科学   3592篇
临床医学   28169篇
内科学   11025篇
皮肤病学   823篇
神经病学   2934篇
特种医学   72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2篇
外科学   14517篇
综合类   48551篇
预防医学   17245篇
眼科学   2625篇
药学   20151篇
  357篇
中国医学   10341篇
肿瘤学   4218篇
  2024年   1162篇
  2023年   3875篇
  2022年   3301篇
  2021年   4133篇
  2020年   4106篇
  2019年   3760篇
  2018年   2080篇
  2017年   3118篇
  2016年   3778篇
  2015年   4660篇
  2014年   8349篇
  2013年   8087篇
  2012年   11096篇
  2011年   12290篇
  2010年   11121篇
  2009年   11154篇
  2008年   13059篇
  2007年   11409篇
  2006年   10806篇
  2005年   13096篇
  2004年   8532篇
  2003年   6884篇
  2002年   5099篇
  2001年   4021篇
  2000年   2796篇
  1999年   2181篇
  1998年   1708篇
  1997年   1596篇
  1996年   1416篇
  1995年   1234篇
  1994年   1081篇
  1993年   729篇
  1992年   682篇
  1991年   635篇
  1990年   532篇
  1989年   606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镶嵌技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心胸外科采用镶嵌技术治疗279例婴幼儿VSD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体外循环参与分为非体外循环组(201例)、体外循环组(78例)。以同期常规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结果 3组围术期均无死亡。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4)h、(2.5±0.8)h、(17.8±3.8)h、(6.7±1.7)d,短于对照组的(3.0±0.5)h、(13.6±6.6)h、(38.4±4.2)h、(12.0±1.8)d和体外循环组的(2.7±0.4)h、(47.1±22.8)h、(58.9±26.0)h、(11.6±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镶嵌技术在治疗婴幼儿VSD方面具有安全性好、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脑出血SD大鼠脑水肿及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小檗碱治疗组。采用注射未凝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小檗碱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腹腔注射小檗碱溶液40 mg/kg,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1脑出血组及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2脑出血后,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并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HIF-1α、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64,P<0.01)。3脑组织含水量呈进行性增加且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减少脑出血后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血肿周围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3.
文章对宫颈癌、CINⅢ及健康妇女行血清cf-DNA定量检测,探讨血清cf-DNA定量分析诊断技术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宫颈癌预后的辅助作用。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cf-DNA含量显著高于CINⅢ患者和健康妇女,Ⅱ、Ⅲ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f-DNA含量明显高于Ⅰ期患者;血清cf-DNA对于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选择190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输血治疗,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血液成分,对治疗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58%,治疗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急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置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灌洗引流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显示出胰腺坏死部位、胰周积液范围,胰腺解剖结构,为手术方式选择、清除范围确定以及规避脏器损害均有积极意义,可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7.
远程胎儿监护是应用互连网及计算机技术,孕妇在家中或远程监护终端将胎心监护图形传输到中央监护站,医生即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远程判读。对高危孕妇实行远程监护,便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和及时处理,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析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及3D模型组,各20例。常规手术组治疗中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并进行传统手术治疗,3D模型组术前则通过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并做好常规术前准备,依据术前规划开展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模型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3D模型组升高程度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模型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手术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促进疗效提升,为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9.
80.
黄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5,(2):80+84
目的对DDP加5-FU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于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期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DP加5-FU诱导化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鼻烟灶与颈部淋巴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经1年随访,观察组局部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DDP加5-FU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加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