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4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73篇
妇产科学   459篇
基础医学   2210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4161篇
内科学   2662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9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3017篇
综合类   9378篇
预防医学   1731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649篇
  35篇
中国医学   1779篇
肿瘤学   1697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832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699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1153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496篇
  2011年   1634篇
  2010年   1528篇
  2009年   1677篇
  2008年   1836篇
  2007年   1811篇
  2006年   1639篇
  2005年   1925篇
  2004年   1599篇
  2003年   1415篇
  2002年   1107篇
  2001年   978篇
  2000年   837篇
  1999年   738篇
  1998年   653篇
  1997年   591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488篇
  1994年   417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21.
腹水是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8月应用腹腔内灌注DDP 5-Fu治疗癌性腹水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随着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认识的不断提高,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我们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例手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恶性GIST分别行再手术并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张计兰  李俊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42-394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盆腹腔囊肿的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盆腹腔囊肿8例。结果治愈率87%,有效率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治愈率高,效果与手术近似。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在粘连性肠梗阻术中,应用人体脂肪糜蛋白酶预防粘连机理。方法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随机选择42例粘连性肠梗阻与对照组手术比较。结果 应用组与对照组粘连体征明显降低 结论 人体脂肪糜蛋白酶是一种预防肠粘连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1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2个月前因交通伤致腹部受伤,于当地医院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行保守治疗后出现腹胀、腹痛、左下腹渐增性肿块。体检:贫血貌,左下腹可见一20cm×15cm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无搏动及血管杂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2.3×1012/L。B超见左下腹有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瘤腔内呈涡流的彩色血流信号,破口约0.8cm。CT提示左下腹包块,强化期包块内含造影剂血溢出,向下蔓延形成洋葱层样外观。CT血管成像(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治疗时先采用介入方法,经股动脉…  相似文献   
26.
B.  Greg  Brown  John  Growley  宋善俊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2):124-126
过去15年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基础生物学和实验研究均支持下述假设: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动脉壁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种作用机制可抑制胆固醇酯通过巨噬细胞清除受体在动脉斑块内发生病理性沉积。胆固醇酯病理沉积是一种可引起斑块破裂及心血管事件的过程。同样,生物机制亦已确定,癌基因可被抗氧化剂阻断。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物段。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1~2004年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32例,治愈27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9例,治愈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结论腹腔穿刺是诊断原发性腹膜炎常用的手段之一,腹水白细胞计数如果大于0.3×109/L,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多形核白细胞大于50%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手术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去除腹腔内脓液,减少毒素吸收及肠粘连梗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
1临床资料男,62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半年”收入院。入院行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重度),排除颅内继发病变。查体:神清,GCS评分15分,颈抗二指,四肢肌力稍高,共济失调明显。完善术前检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压管)。术后症状改善,1周后头颅CT复查脑积水消失,出院。1月后病人因发现腹部切口处皮下包块,约6cm×6cm大小,无肿痛,彩超示皮下积液,腹腔管脱出腹腔于皮下,考虑系腹腔管脱出,再次沿原腹部切口进入,见皮下约50ml水样物,系脑脊液。分流管腹腔端完全脱出腹腔外位于皮下,于原腹膜切口处重新置入腹腔管,同时于置入处适当固定分流管,并将…  相似文献   
29.
本科自2003年起采取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方法治疗顽固性腹水40例,共198例次,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直肠癌切除前后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中腹腔多次冲洗,对于降低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分6次进行,肿瘤切除前3次,切除后3次;将6次腹腔冲洗液行常规病理学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切除前,全组患者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均呈阳性表达。肿瘤切除后第1次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40例,第2次阳性33例,第3次阳性13例。肿瘤切除后第1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切除后第2次冲洗液阳性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第2次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中多次腹腔冲洗可降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