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82篇
  免费   1118篇
  国内免费   50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139篇
基础医学   85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226篇
内科学   675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665篇
特种医学   11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113篇
综合类   10576篇
预防医学   192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223篇
  74篇
中国医学   6994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821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887篇
  2015年   1043篇
  2014年   2058篇
  2013年   1889篇
  2012年   2366篇
  2011年   2451篇
  2010年   2150篇
  2009年   2044篇
  2008年   2046篇
  2007年   1887篇
  2006年   1611篇
  2005年   1753篇
  2004年   1385篇
  2003年   1326篇
  2002年   1156篇
  2001年   910篇
  2000年   705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490篇
  1997年   410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分析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颈三针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25)和参照组(n=25)。参照组行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颈三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综合治疗效果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DI、Cobb角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发生概率,两组间对比(P<0.05)。治疗之前,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综合治疗效果评分、NDI、Cobb角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综合治疗效果评分、NDI、Cobb角的变化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颈三针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5.
郭学锋 《新中医》2020,52(23):98-10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2 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电刺激。监测 2 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 组 MMSE 评分以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 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 组切皮后 3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2 组切皮后 9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切皮后 30 min(P<0.05);研究组切皮后 30 min、90 min 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血浆黏度之外,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控制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26.
田贵红 《新中医》2020,52(17):114-117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针刺颈夹脊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健康调查简表(SF-36)、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8项评分均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上述3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4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CS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促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血清 CD4+ / CD8+ 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6-10~ 2017-12 期间我院80 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按照麻醉方式分组,各40 例。全麻 组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麻醉后 5 min、10 min、30 min 应激反应[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前、术后 24 h、48 h 血清 CD4+ 、CD8+ 、CD4+ / CD8+ 水平。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优良率95.00%(38 / 40)较全麻组77.50%(31 / 40)高(P< 0.05);麻醉后 5 min、麻醉后10 min 腰-硬联合组 HR、SBP、SPO2 较全麻组高(P<0.05),腰-硬联合组 HR、SBP 波 动较全麻组小;术后 24 h 腰-硬联合组血清 CD4+ 、CD4+ / CD8+ 水平较全麻组高,CD8+ 水平较全麻组低(P< 0.05);腰-硬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50%(3 / 40)较全麻组25.00%(10 / 40)低(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 骨折病人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可减轻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8.
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2001年起,运用微波治疗121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9.
1995年1月至1999年10月份,我们采用腰穿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43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年龄29~80岁,平均53.6岁,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50·2岁,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1.  相似文献   
30.
持续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尿道下裂手术多见于小儿,最小者仅为1岁,且手术难度大、要求高、时间长,故此类手术对麻醉的方法、实施和管理要求也很高,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1]。若选用全身麻醉,则具有药物用量大、副作用多、苏醒延长、管理困难等缺点,且不便行术后镇痛[2]。作者采用骶管阻滞复合浅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