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994篇
  免费   17374篇
  国内免费   11850篇
耳鼻咽喉   4255篇
儿科学   4371篇
妇产科学   3110篇
基础医学   10061篇
口腔科学   9592篇
临床医学   71939篇
内科学   31755篇
皮肤病学   3147篇
神经病学   6131篇
特种医学   333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3篇
外科学   34544篇
综合类   94004篇
预防医学   22800篇
眼科学   3901篇
药学   45712篇
  396篇
中国医学   22006篇
肿瘤学   12012篇
  2024年   2423篇
  2023年   8787篇
  2022年   6620篇
  2021年   7584篇
  2020年   8608篇
  2019年   6131篇
  2018年   4393篇
  2017年   9091篇
  2016年   11300篇
  2015年   13889篇
  2014年   21558篇
  2013年   24231篇
  2012年   33284篇
  2011年   36620篇
  2010年   33806篇
  2009年   26429篇
  2008年   27699篇
  2007年   23901篇
  2006年   18359篇
  2005年   13571篇
  2004年   12854篇
  2003年   12221篇
  2002年   10267篇
  2001年   9049篇
  2000年   6227篇
  1999年   5490篇
  1998年   3566篇
  1997年   3020篇
  1996年   2659篇
  1995年   2299篇
  1994年   1861篇
  1993年   1408篇
  1992年   1159篇
  1991年   823篇
  1990年   726篇
  1989年   790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目的对治疗前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PSC)CT图像分型,并分析其CT征象,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PSC患者治疗前的CT图像,包括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按照肿瘤的部位由上及下分为Ⅰ~Ⅳ型,并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从小到大分为a^d亚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PSC各亚型的占比,并对各亚型之间进行两两比较。采用R×C列联表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分型和亚型肿瘤钙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各分型和亚型肿瘤的大小和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1例PSC中,Ⅰ~Ⅳ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7.8%、30.7%、36.6%、14.9%,a^d亚型的占比分别为9.9%、25.7%、58.4%、5.9%。各亚型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亚型明显高于a亚型(P=0.039),d亚型明显低于a亚型(P=0.036),其余各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分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各亚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亚型肿瘤钙化的比率逐渐增加。Ⅰ型肿瘤的左右径及上下径明显大于Ⅱ~Ⅳ型(P<0.05)。a亚型与b亚型肿瘤之间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b^d亚型之间前后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肿瘤之间的左右径、上下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型径线最小,d亚型径线最大。结论101例PSC中,Ⅱ、Ⅲ型最多见,肿瘤较少累及第一骶骨;各亚型中,a型较少见,c亚型最多见,d亚型最少见。肿瘤的密度与分型无关,肿瘤内钙化与亚型有关。Ⅰ型肿瘤侵犯的范围较Ⅱ~Ⅳ型广泛,a^d亚型肿瘤的径线逐渐增大,CT分型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PSC诊断延迟现象比较明显,但很少发生远处侵犯和转移。CT图像可对治疗前PSC分型,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总结后颅窝正常和异常的胎儿小脑及小脑蚓部的矢状面的声像学特征,了解小脑细微结构的改变与胎儿畸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本文将采用micro-CT 技术对人颈椎寰枢椎骨的显微结构作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micro-CT
技术,选择不同的扫描协议,对同一样本人体颈椎寰枢椎骨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协议下骨骼的扫描结果,选择最
优的扫描协议,分析人体骨骼的骨小梁等显微结构的信息。结果: Micro-CT 扫描结果显示,在Bin1&High 扫描协
议下采集的图像,能够清楚的看到颈椎寰枢椎骨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并且可以得到骨体积/全体积、骨表面积/
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隙、骨小梁模式因子和皮质壁厚等参数信息。结论: Micro-CT 是研
究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变化,骨密度变化,骨松质和骨皮质的变化等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治73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观察本组患者摆位误差。结果本组患者摆位左右方向误差为(0.172±0.155)cm、头脚方向误差为(0.200±0.182)cm、腹背方向误差为(0.193±0.170)cm,均较小。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摆位误差小,可保证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2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99-3700
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根尖周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冷牙胶侧压填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热牙胶根管填充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方面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热牙胶根管充填术治疗根尖周病变,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极大的缓解了牙龈出血和红肿的情况,恢复效果明显,无需再次进行治疗,根管填充方法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28.
刘森松 《中外医疗》2016,(6):182-184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所致上气道顺应性改变的客观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腺样体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行CT低剂量扫描与症状计分表调查,并与对照组儿童的CT低剂量扫描后三维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单位鼻咽腔的容积(rNPV)与鼻咽气道最狭窄处面积(rNPA)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NPA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NPV与症状严重程度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使用低剂量CT三维重建技术可对腺样体肥大所导致的儿童上气道顺应性改变进行客观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H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01—2014-04我院收治的45例H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与MRI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例患者中,脑内血肿34例(75.6%),脑梗死病灶内片状、斑点状或条状出血11例(24.4%)。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继发出血24例(53.3%),中等面积继发出血15例(33.3%),小面积脑梗死继发出血6例(13.3%);CT检出HT 10例(22.2%),MRI检出45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不同部位的HT检查中,CT检出幕上出血9例(20.0%),幕下出血1例(2.2%);MRI检出幕上出血39例(86.7%),幕下出血6例(13.3%)。MRI对幕上及幕下出血的检出率均优于CT(P0.05)。结论在HT的诊断中,MRI比CT更加准确和敏感,在判断出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位于头颈部,4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躯干;8例位于曝光部位,1例位于非曝光部位。4例为结节隆起型,2例为皮下结节型,1例为溃疡型,2例为混合型。5例表现为椭圆形肿块,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2例呈等、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9例呈稍高信号;DWI:5例呈弥散受限高信号表现,4例未行DWI;Gd-DTPA增强扫描:7例重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7例见"鼠尾征",其中5例位于皮肤,2例位于皮肤和浅筋膜。结论:较大的皮肤鳞状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病灶术前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