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871篇
  免费   15421篇
  国内免费   21111篇
耳鼻咽喉   1594篇
儿科学   3208篇
妇产科学   1365篇
基础医学   19186篇
口腔科学   3420篇
临床医学   66416篇
内科学   21739篇
皮肤病学   1241篇
神经病学   13563篇
特种医学   155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3篇
外科学   45587篇
综合类   98182篇
预防医学   22546篇
眼科学   5181篇
药学   32775篇
  454篇
中国医学   21982篇
肿瘤学   7104篇
  2024年   2128篇
  2023年   7493篇
  2022年   6313篇
  2021年   7653篇
  2020年   7692篇
  2019年   7464篇
  2018年   3788篇
  2017年   6402篇
  2016年   7485篇
  2015年   9003篇
  2014年   14778篇
  2013年   15609篇
  2012年   20436篇
  2011年   24119篇
  2010年   22050篇
  2009年   22355篇
  2008年   24781篇
  2007年   22735篇
  2006年   20870篇
  2005年   21581篇
  2004年   18125篇
  2003年   15919篇
  2002年   12661篇
  2001年   10855篇
  2000年   8492篇
  1999年   7056篇
  1998年   6101篇
  1997年   5301篇
  1996年   4618篇
  1995年   4081篇
  1994年   3238篇
  1993年   2358篇
  1992年   2032篇
  1991年   1681篇
  1990年   1432篇
  1989年   1432篇
  1988年   395篇
  1987年   336篇
  1986年   255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索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确诊率,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作者所建腹部外伤数据库,收取广州南方医院、宁夏银川解放军第五医院1995~2006年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5例,对其早期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及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3例(37.1%)患者剖腹前得到明确诊断;22(62.9%)例患者术前首诊漏诊,其中19例(54.3%)患者剖腹探查术后确诊,3例(8.6%)患者首次剖腹探查术后仍漏诊.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发病率低,漏诊率高,术前诊断困难,术中仍易被漏诊.行腹腔穿刺及CT、口服泛影葡胺造影、腹部X光片及腹部B超检查的综合应用有利于明确诊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在偏瘫早期康复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偏瘫患者进行49天的对照治疗,综合组采用运动疗法、康复护理与传统的针灸治疗结合运用,其中运动疗法和康复护理采用国际公认的Bobath和Brunnstrom技术,包括良姿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针灸组采用传统的针灸治疗,以简化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氏AD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相似,治疗后综合组FM、BI较针灸组评分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偏瘫的康复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993.
外伤后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治外伤性脑梗塞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主要结构之一,其近端附着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缘,远端呈扁平状附着于胫骨隆突的前内上。前交叉韧带的长度为31~38mm,平均宽度为11mm。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以及辅助内外旋运动和防止胫骨过度后移等作用参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在运动和非运动性损伤中容易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脂质低密度(LD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下LDL和OX-LDL对小鼠肾足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再用不同浓度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用RT-PCR及ELISA检测足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LDL和OX-LDL可使肾足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诱导肾足细胞VEGF的高表达.结论:LDL和OX-LDL可以通过促进足细胞分泌VEGF增加而加重脂质肾毒性,而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诱导足细胞分泌过多VEGF,从而保护足细胞的脂质损伤.  相似文献   
996.
自体脂肪移植中脂肪组织提取及体外处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友山  徐靖宏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56-1758
自体脂肪组织作为常用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代用品、异体及异种材料,没有免疫排斥现象,其来源广泛,获得方便,成本低廉。Neuber在1893年完成了第1例用多个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填充软组织缺损的脂肪移植手术并取得满意的疗效,20世纪初脂肪移植手术甚为流行,但随着1965年液态硅胶注射技术的问世,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随之有所降温。在硅胶注射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并发症,因此人们又在移植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脂肪抽吸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再次掀起了脂肪移植的热潮。  相似文献   
997.
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美容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周其光  何斌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86-1587
局部肿胀麻醉技术是1987年Klein首先将大量稀释的含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皮下浸润作为脂肪抽吸的局部麻醉方法。因该项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失血少、组织损伤轻、作用时间长,止痛效果好等诸多优点。我们于2001年3月~2007年5月将肿胀局部麻醉技术,在其他美容外科手术中进行了较广泛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疝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238例脑疝发生前2h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并与同期198例未发生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疝组前驱期征象如昏迷加深、烦躁加重、尿失禁、侧脑室和外侧裂受压变窄伴脑基底池受压变窄、生命体征改变具有特征性,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疝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脑疝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应作为超早期开颅的重要依据,是特殊的、迫切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经验体会,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4例应用股骨髓腔绞刀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无围手术期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伤感染和和植骨块松脱。随访5~6年,植骨全部于6~8个月愈合,无一例植骨塌陷。按Machnab标准评定: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12%。结论改良应用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作椎间植骨床的准备,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单枚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建立以下力学模型:A组:双侧开窗+双枚融合器置入+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B组:单侧小关节切除+单枚融合器斜向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C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D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生物力学平台上测试各试验组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结果A组的固定最稳固,各工况下ROM值最低。B组的前后抗弯ROM值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和旋转方向的稳定性较A组有所降低。与B组比较,D组的前后弯曲性能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方向的ROM低与B组。两组的抗旋转ROM值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左右抗弯及抗旋转性能均差于B、D组。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是一种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组合,可以替代单侧斜向融合器并同侧椎弓根钉棒技术用于下腰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