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14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90篇
药学   268篇
  4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构建有效的膝关节三维模型以计算髌股关节动力学参数。方法基于CT图像处理和CAD技术, 重建包括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的膝关节的骨骼三维模型,并定义髌股关节运动起重要作用的股四头肌直线模型、韧带及其它软组织的非线性弹性纤维束模型,以股四头肌肉力为输入控制变量。结果构造出一个有效的膝关节三维模型。结论该模型可以有效的计算髌股关节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52.
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术式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可减少一次手术 ,避免了断钉等并发症 ,且能有效地提高足部承载能力 ,是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的一种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53.
基于美国BRG公司的运动及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LifeMOD,建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4条主要韧带及肌肉在内的较完整的膝关节动力学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人体下肢在平地行走时膝关节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前交叉韧带缺损对膝关节接触力大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人体在平地行走时,胫股关节之间最大的接触力值为2645N,最大韧带张力为590N,发生在内侧副韧带上;当胫股关节之间的滑动受到限制时,最大的韧带张力发生在前交叉韧带上,为560N,研究结果与文献较接近。通过动力学模拟,可以得出结论:胫股关节之间的滑动对韧带张力有较大影响;前交叉韧带缺损使得胫股关节之间的接触力变小。  相似文献   
54.
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1989年至1993年,我科对65例踝部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及其效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21例。年龄15~52岁,平均30.4岁。开放性骨折脱位10例,其余为闭合性损伤,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踝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54例,外踝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外踝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内侧副韧带断裂1例。右侧30例,左侧35例。就诊时间2 h-9月。平地行走不慎摔倒伤及踝关节13例,骑自行车与他车撞击或不慎倒地伤及踝关节37例,行走和骑车被他车撞击致伤8例,砸伤4例,坠落伤2例,绞轧伤1例。  相似文献   
55.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0.5) cm,胫骨前后径为(3.4±0.4)cm,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2.8±0.4)cm,腓骨短肌腱距腓骨外缘(1.3±0.3)cm,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外缘(5.3±0.4)cm.结论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介绍一种测量骨骼肌肌力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拉伸试验机,对7只大白鼠腓肠肌肌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不仅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而且精确度容易控制.是肌力测量,尤其是实验动物肌力测量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7.
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胫前区是常见损伤部位,因局部软组织少,血供差,一旦受损,皮肤坏死、骨、肌腱外露,修复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胫前区缺损5例,3例改进结扎蒂部小隐静脉,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58.
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旭纯  王丹  杨文龙 《四川医学》2001,22(8):723-723
胫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外露 ,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或胫骨上段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闭合创面 ,处理起来均较困难。如不能覆盖裸露的骨或肌腱 ,将直接影响骨和创面的愈合以及肌腱的成活。我院自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腓肠肌肌皮瓣移位术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19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5例 ,女 4例。年龄 12~ 6 5岁 ,平均 34岁。左侧 7例 ,右侧 12例。软组织缺损性质 :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7例 ,胫骨中下 1/ 3骨折术后组织坏死钢板外露 2例 ,胫骨上段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 4例 ,胫前慢…  相似文献   
59.
王驰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4):320-320
踝关节骨折常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 ,若处理不当 ,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完整性及踝关节的稳定性 ,提高远期疗效。我院 1994年~ 1999年共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 6 4例 ,均行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 ,男性 41例 ,女性 2 3例。年龄15岁~ 70岁 ,平均年龄 42 5岁。左侧 17例 ,右侧 47例。扭伤 41例 ,砸伤 8例 ,挤压伤 15例。职业大部分为经常从事体力活动者 ,受伤后至入院治疗最长时间为 5天 ,最短为1 5小时。按lauge ha…  相似文献   
60.
膝屈曲状态胫股关节压应力光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股关节光弹材料模型模拟膝关节在屈曲0°、10°、20°和30°状态下加载。结果显示胫股间接触面积内髁大于外髁,应力分布外髁大于内髁,最大应力分布于接触部位中心点附近。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1)中心点后移,30°以内胫股间打滑率内侧为40.23%,外侧为45.92%;(2)胫骨平台两中心点内移,中心点间距增加;(3)胫股间接触面积减少;(4)应力峰值增加,其增加率远大于面积减少率。实验结果提示膝关节畸形矫正时,要注意恢复胫股间的正常对合与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