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9篇
  免费   686篇
  国内免费   587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174篇
内科学   583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562篇
特种医学   5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25篇
综合类   2655篇
预防医学   2155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352篇
  23篇
中国医学   1209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882篇
  2010年   754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1004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题释义:跑:跑是双脚交替接触地面的周期性运动,但跑有一个双脚都离开地面的腾空期。幼儿在 1 岁多开始学习跑步,最初是走跑结合的移动方式,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下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到 2.5岁,幼儿跑步的腾空阶段明显;到 6岁,早期跑步的特点基本消失。 着地方式:指的是人体在跑步着地阶段足部接触地面的方式,一般分为3种方式:分别为足跟着地(fore foot strike),跟骨先接触地面;全足着地(mid foot strike),全脚掌着地,即足跟与前足同时接触地面;前足着地(rear foot strike):前足部首先接触地面。 背景:成年人跑步着地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幼儿跑步的着地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探究幼儿在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的差异,为幼儿正确的跑步着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公立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幼儿74名,按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采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VIXTA录像解析系统同步采集幼儿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运用Anybody 5.2仿真建模软件计算下肢肌肉力量指标。试验前向受试者父母详细解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 结果与结论:①3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高,足跟着地的比例最低,5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低,足跟着地的比例最高;前足着地者的蹬伸时间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P < 0.05);②着地时刻,踝屈曲角度足跟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全足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5);前足着地者髋内收-外展角度、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髋内-收外展的关节变化量及最大膝内收-外展角速度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踝屈伸最小值大于足跟着地者(P < 0.05),而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速度小于足跟着地者(P < 0.05);③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者的腓骨短肌、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的肌力大于前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股中间肌、股外侧肌下束、股外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下束、股内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中束肌力均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④结果提示:在3-6岁阶段,幼儿多采用足跟或全足着地模式进行奔跑,以满足自己在跑步过程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前足着地方式的跑步模式;前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髋关节和膝关节额状面的运动来维持人体运动中的稳定,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的小腿前侧和后侧的肌力,而前足着地动用更多的大腿前侧肌力。 ORCID: 0000-0002-8337-3931(赵盼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或者受伤通常会导致人的颈部肌肉紧张。如果你的颈部肌肉有疼痛或紧绷感,可以学习以下4个温和的颈部伸展运动,以减少肌肉紧张,增加颈部活动度。在开始做这些拉伸运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运动康复师。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它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重大隐患,人们需要从各方面入手,预防、治疗高血压。从心理学方面讲,平静祥和的精神情绪状态有利于稳定血压。任何能促使神经过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如果出现过频或持续时间过长,都不利于稳定血压。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刘军教授主编的《鼻咽癌放疗并发症防治手册》,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全国发行。全书共20章,系统地介绍了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其面对的挑战,放疗导致的各系统损伤等。尤其是重点阐述了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颅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皮肤损伤、肌肉损伤、口腔损伤、耳、鼻、咽喉损伤等临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治疗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严重的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仍高达30%~50%,特别是真菌菌血症病死率高达50%。本文概述脓毒症的概念和诊断,着重从早期目标治疗、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的使用、控制感染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机械通气策略、重组人活化蛋白C的应用、镇静剂和止痛剂及神经肌肉阻断剂的使用、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方面阐述脓毒症的治疗进展。希望能引起临床工作者对脓毒症的重视,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公布了Marlkin等进行的用睾酮替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该试验是迄今为止所公开的、在CHF患者中进行的最大的替代治疗。之前有研究表明在男性CHF病人中睾酮的缺乏可导致肌肉萎缩,异常的能量消耗、消瘦、抑郁、疲乏等并发症。睾酮替代治疗是否为CHF的临床治疗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似乎存在一些质疑。已知的合成类固醇的心脏毒性和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减少了该治疗的接受度。作者认为,目前是支持用各学科交叉的途径治疗CHF的时候。姑息治疗的概念应当适用于CHF患者,而不仅仅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病人。睾酮替代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6月~2005年11月,我科进行胸壁肌肉微创开胸术33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9岁,主因四肢活动障碍3年,加重8月于 2005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02年无诱闪感走路时双足跟不能着地,2003年初逐渐出现左下肢僵直,不能屈曲,睡眠中无缓解,在当地医院针灸治疗后缓解,2004年6月患者自行戒  相似文献   
19.
疲倦给身体带来的压力会使面部肌肤失去光泽,虽然这种影响只是暂时性的,但若疲累及压力持续的话,细纹便会在脸上浮现。面部由四十多块不同的肌肉组成,当我们感到疲累与压力时,面部肌肉便会因为紧张的情绪而使肌肤绷紧起来,久而久之,脸上便会长出细纹。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春萌 《华西医学》2006,21(3):583-584
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外周血管收缩及中心体温下降,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及循环系统负担增大。麻醉后寒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65%,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较高。所以麻醉后寒战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临床麻醉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本文搜集近年来医学期刊所报道的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