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94篇
  免费   9391篇
  国内免费   5757篇
耳鼻咽喉   3923篇
儿科学   804篇
妇产科学   1705篇
基础医学   4458篇
口腔科学   1396篇
临床医学   38606篇
内科学   16789篇
皮肤病学   460篇
神经病学   4959篇
特种医学   76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8篇
外科学   38102篇
综合类   76503篇
预防医学   12799篇
眼科学   5020篇
药学   30853篇
  642篇
中国医学   13227篇
肿瘤学   4249篇
  2024年   1365篇
  2023年   5798篇
  2022年   5077篇
  2021年   6519篇
  2020年   6420篇
  2019年   6862篇
  2018年   3085篇
  2017年   5673篇
  2016年   6214篇
  2015年   6951篇
  2014年   12725篇
  2013年   12665篇
  2012年   15954篇
  2011年   16901篇
  2010年   15624篇
  2009年   15335篇
  2008年   15552篇
  2007年   14664篇
  2006年   13715篇
  2005年   13387篇
  2004年   10551篇
  2003年   9902篇
  2002年   7898篇
  2001年   6847篇
  2000年   4949篇
  1999年   3978篇
  1998年   3521篇
  1997年   3195篇
  1996年   2825篇
  1995年   2191篇
  1994年   1776篇
  1993年   1203篇
  1992年   842篇
  1991年   580篇
  1990年   434篇
  1989年   457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饱胀部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伴呃逆,无黑便,无反酸、呕吐、腹泻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V-DNA 2730 IU/mL;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50/AFP)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右前叶下段见一稍低密度结节影,形态欠光整,边缘模糊,大小约1.7 cm×2.2 cm,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主要表现为边缘强化,静脉期呈持续强化,病灶实性部分平扫CT值约为39 HU.  相似文献   
4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88-1190
在全球日益老龄化的趋势下,椎间盘退变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现今临床上对其诊疗手段及其效果都非常有限,尤其对于退变早期的椎间盘还缺乏有效的介入方法。基因治疗的兴起,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法学选择,现就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其潜在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调控血红素氧合酶(HO-1)机制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研究。方法新西兰健康大白兔36只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Blank组(正常大白兔)、Model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和Mir-21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建模处理、外泌体提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检测、H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外泌体形态、对比分析HO-1蛋白阳性率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Mir-21、HO-1和BACH1在大白兔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大白兔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白兔退变髓核细胞凋亡能力情况。结果 Blank组HO-1蛋白阳性率为(62.23±4.1)%,细胞颗粒呈棕黄色,Model组的蛋白阳性率为(8.96±2.4)%,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蛋白阳性率为(42.38±3.46)%,细胞颗粒呈淡黄色,显著高于Model组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BACH1水平明显高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BACH1水平显著高于Blank组(P0.05);Blank组兔髓核内基质比较高,髓核细胞颜色较深,周边胞浆颜色较淡,Model组通过建模后髓核细胞消失,与Blank组相比基质密度比较低,髓核细胞难见(P0.05),Mir-21组通过Mir-21转染后,与Model组相比髓核内基质明显升高,密度染色加深,髓核细胞出现,并且染色加深(P0.05);Model组和Mir-21组的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高于Model组(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抑制BACH1来促进HO-1机制修复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对退变组织细胞具有促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4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13-1715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ICM)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接受治疗的ICM患者,以随机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实施规范化药物治疗,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开展PCI治疗。比较两组ICM患者行PCI手术前与手术后2个月实施超声心电图检查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X线心胸比例及步行6min的距离,从而对PCI影响ICM患者心功能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观察组均通过PCI顺利完成血运重建。相比于手术前,两组患者症状都有所减轻,均改善了NYHA心功能,且增加了患者步行6min的距离,LVEF有所提升,LVEDD与X线心胸比例有所缩小,对于以上指标,观察组改善比较明显(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死亡1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脑栓塞1例,心律失常4例,死亡率为2.0%,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死亡3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脑栓塞3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率为30.0%,并发症发生率为6.0%。结论PCI能够有效改善ICM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在PCI时,应该对最佳血运重建方案进行选择,合理掌握手术操作时间,由此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s比(87±6)s,(30±9)s比(63±11)s,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0.05);患儿术后1个月Ig A、Ig G、Ig 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mg/L比(1635±407)mg/L,(8.8±1.6)g/L比(11.7±1.7)g/L,(1014±244)mg/L比(1270±379)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在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年龄对于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行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共16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45~60岁,61~81岁两个年龄段,观察其术后在相同护理下,年龄对于其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将年龄按≤60岁和>60岁分段,发现的61~81岁人群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45~60岁的要严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在行超声波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时,我们要给予更加精致的护理以及更加严密的术后检测,尽量减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期肺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年和3年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 13±1. 46 vs. 10. 39±2. 41 d),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4. 38±1. 09 vs. 11. 84±3. 25 cm),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4. 62±54. 21 vs. 397. 57±61. 49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165. 28±33. 24 vs. 156. 39±30. 9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97. 62%(41/42)、90. 48%(38/42)]均高于对照组[88. 10%(37/42)、76. 19%(3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75. 42±6. 87 vs 61. 30±4. 15分)、情感职能(81. 38±7. 15 vs. 73. 49±5. 76分)、社会功能(82. 67±5. 78 vs. 75. 42±4. 35分)、一般健康状况(79. 49±6. 17 vs.70. 31±5. 04分)、精力(84. 37±5. 45 vs. 74. 13±6. 07分)、生理职能(86. 52±6. 88 vs. 76. 93±6. 42分)、躯体疼痛(83. 46±7. 49 vs. 74. 33±5. 79分)、生理功能(70. 39±4. 31 vs. 61. 38±3. 56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I期肺癌手术损伤更小、短期生存率更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某院收治的68例行PCNL术患者,按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分对照组(34例,全麻),观察组(34例,腰硬联合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阻滞用于PCNL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近端骨折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当骨折移位明显或骨折不稳定时常需手术方法治疗。骨近端骨折大多无明显移位,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经皮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髓内针、肩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合的骨折类型和术后并发症,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