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80篇
  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挽救心肌组织,医生在获得明确诊断之前通常对患有急性胸痛综台征的病人采取常规性治疗。一种快速鉴别细胞损伤程度的成像技术能够使临床医生更容易制定医疗方案。有价值的图像不仅可识别出细胞是否受损,而且还可鉴别出受损细胞的位置及其损伤程度,这样就可采取多层次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最近,由Leo Hofstra及其同事报道了一种新颖的成像技术,该技术应用放射性标记膜联蛋白V使死亡的心肌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2.
凋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凋零(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指由于一系列细胞代谢改变引起的细胞死亡,不引起炎症反应。凋零与细胞坏死有本质区别。凋零时细胞核内出现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性,降解染色质DNA成185bp的多聚体片段,电泳带谱表现为特征性梯型(Iadder)。凋零是细胞的一种重要自杀机制,bcl-2和myc癌基因及P53肿瘤抑制基因可能参与凋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伊曲康唑是一种亲脂性三氮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的活性,导致真菌细胞膜损伤,从而使真菌细胞死亡。该药对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有良好疗效,但国内外医药期刊关于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常有报道。现综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辐射诱发程序化的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辐射诱发程序化的细胞死亡王冰,周湘艳20余年来的研究发现,生物机体具有一个将不再需要或不正常的细胞清除而又不对其相邻的正常细胞发生炎症性反应的特殊机理。与病理性坏死相对,该过程被认为是生理性的死亡,它对维持以细胞间协调合作为特征的高级生命形式的存在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抑制剂联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肺鳞癌(LUSC)患者的近远期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佳木斯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LUS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加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取血清检测CEA、SCCA、CYFRA21-1水平,及从首次用药之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SCCA、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16.
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正常情况下细胞死亡,也涉及异常情况下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它的实现严格地控制着细胞死亡和增殖的平衡,这一过程的失衡则会导致疾病发生。近年这类文章报道较多,本文仅就细胞程序化死亡信号的获得与传递、与细胞程序化死亡有关基因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7.
LKB1 STK1 1基因是PJS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 ,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基因的失活性表达以低频率事件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肿瘤中 ,并在细胞生长抑制和p53依赖性细胞凋亡 ,以及胚胎和血管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凋亡是有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其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它不仅在多细胞动物的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居主要地位,而且其受抑或亢进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脑、肾和心脏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可使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caspase-3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apoptosis)即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在胚胎发育、机体内环境稳定、细菌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细胞凋亡概念提出之后有许多研究揭示了细施凋亡的分子机制,而Caspase的激活是凋亡发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且Caspase-3的作用尤令人关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Paraptosis——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一直认为细胞死亡有两种方式—细胞坏死和凋亡。但最新研究表明还存在一种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命名为paraptosis。Paraptosis在形态学上与凋亡不同 ,不具有凋亡的典型特征 ,即缺少染色质的新月形凝集和凋亡小体。它是以胞浆空泡的形成为特征 ,在整个过程中胞浆和胞核密度增加 ,线粒体肿胀 ,但细胞膜和细胞器仍保持完整 ;无“阶梯状DNA区带” ,ISEL ,TUNEL标记为阴性。paraptosis过程中有RNA及蛋白质合成 ,并为caspase非依赖性的。目前已知 paraptosis与许多生理和病理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