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86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对比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提供一种可靠的新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017年笔者医院急诊骨科收治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共96例,分别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和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从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渗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Bostman功能评分方面,镍钛形状记忆弓齿钉组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粉碎性髌骨骨折,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疗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髋臼骨折患者给予可吸收形状记忆髋臼骨折固定器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粉碎性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将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弹性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可吸收形状记忆髋臼骨折固定器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56例(95.55%)]显著高于对照组[47例(81.03%)],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例(8.62%)]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2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粉碎性髋臼骨折患者给予可吸收形状记忆髋臼骨折固定器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根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该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病人5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病情使用可塑性根骨钛板,进行植入固定修复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对50名病人治疗后效果进行总结发现,治愈时间为(2.3±0.9)个月。无感染和局部皮肤坏死出现。结论:对患有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病人实施可塑性根骨钛板,进行植入固定修复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的常用的优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81-382
目的探讨钢板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一号的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髌骨环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将9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实验组行髌骨环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0~12个月的随访,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环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膝早期开展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3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96-1097
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AO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髌骨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下床行走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行走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及屈膝90°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与对照组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优良率明显高于AO张力带钢丝固定,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98-4499
探索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背侧双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差异。在我院收治的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背侧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57%比对照组的8.16%低,但差异不大,P0.05。对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背侧双钢板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手术操作简单,但是外固定支架治疗也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研究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62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对比分析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早日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掌背侧入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Pl接受手术治疗的C3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6例病例,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x线片比较提示,掌倾角由术前-15°(SD=5)°纠正为术后13°(SD=±4)(P〈0.05),尺偏角由术前110(SD=4)纠正为术后22°(SD=3)(P〈0.05);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42^(SD=12)恢复至术后51°(SD=14)(P〈0.01);桡骨短缩长度由术前12mm(SD=3.8)纠正为术后2mm(SD=1.2);握力从术前健侧的35%(SD=4.3)恢复至术后健侧的80%(SD=5.2)。功能评分由术前12分(SD=3.8)增加至术后18分(SD=4.9)。结论掌背侧入路联合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