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4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514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424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57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126篇
内科学   874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453篇
特种医学   3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384篇
综合类   3383篇
预防医学   1262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887篇
  10篇
中国医学   870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1147篇
  2007年   1142篇
  2006年   1184篇
  2005年   1232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理疗是一种刺激疗法,是利用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各种反应以调节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和克制病因,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大多数理疗因为都有消炎、镇痛、止痛或兴奋活跃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司功能的作用而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2.
73.
单纯颅骨内板凹陷性骨折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5~34岁。平均21岁;6例均为钝伤;均位于额、顶部。临床表现: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3例,3~8分1例,6例均有轻重不等的颅高压表现和神经系统体征;CT:6例均表现为沿颅骨缘的梭状致密影,其CT值高于血肿CT值,同等于颅骨CT值。全部病例均未行X线摄片。  相似文献   
74.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tPA抑制物活性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段之一,tPA也被直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PA能够促进缺血或再灌注后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增大梗死面积。tPA的天然抑制物神经系统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物neurosrpin却能使脑梗死体积缩小,减少神经元脱失。  相似文献   
75.
窦性心动过缓致皮质下分水岭脑梗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4岁,主因“发作性右侧下肢力弱7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肢无力,不能独自站起,症状持续约15min后白行缓解,发作间期行走如常,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每日发作约1-2次。既往有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45/80mmHg(1mmHg=0.133kPa),心率56次/min,心律齐。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减退,四肢肌力V级,右侧Babinski征偶可引出,左侧Babinski征阴性。入院后查头颅MRI:左侧额叶及枕叶多发亚急性梗死灶;超声心动图未见附壁血栓。入院后患者右侧肢体力弱症状逐渐加重,入院第6天痛刺激后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床旁重症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心率为43-64次/min,血压波动于正常范围。给予缓释茶碱片口服,患者心率可维持在60次/min以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逐渐平稳,入院后3周复查头颅MRI+弥散提示:左侧侧脑室前后角、基底节区、枕叶大片新发梗死灶。患者发病前10个月曾查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总、颈内、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内壁增厚,但未见显著管腔狭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上述动脉血流通畅,双侧椎动脉血流通畅,未见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76.
熊英  王瑶 《山东医药》2006,46(35):65-6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征性,早期诊断困难。2000年1月-2006年2月,我们共确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7.
骨桥蛋白(OPN)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组织修复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的一个关键性因子。缺血性脑损伤后OPN及其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加,通过促进局部脑梗死后胶质细胞的激活、迁移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参与组织修复过程。不同临床类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浆中OPN的水平有所不同,OPN可能作为一种辅助性T细胞1型进行免疫应答的诱导物,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10和IL12的表达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OPN是一种肿瘤浸润和转移相关因子,它的表达水平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物质与能量代谢、生长和发育,范围十分广泛机制复杂,对中枢神经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周围神经的发育和再生,因同样属于神经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这方面的报道不多,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麻痹性痴呆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痹性痴呆(GPI)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52岁。因头昏2月余,记忆减退、行走不稳1月余,于2004年7月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感头昏、后枕部疼痛,失眠,记忆力明显减退,渐行走不稳,易受惊吓。6月10日曾住院,当时查体有欣快感,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睁、闭目均难立,直线行走不  相似文献   
80.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改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概念的提出已达40年,随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crape—loading and dye transfer,SLDT)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淬灭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ing,FRAP)技术的创立,使得近10余年来各学科关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快速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