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66篇
  免费   11887篇
  国内免费   8454篇
耳鼻咽喉   605篇
儿科学   1682篇
妇产科学   1641篇
基础医学   10433篇
口腔科学   1301篇
临床医学   19180篇
内科学   17579篇
皮肤病学   1267篇
神经病学   2873篇
特种医学   38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2篇
外科学   14381篇
综合类   44974篇
预防医学   8904篇
眼科学   843篇
药学   20958篇
  258篇
中国医学   21913篇
肿瘤学   5485篇
  2024年   1391篇
  2023年   4647篇
  2022年   3951篇
  2021年   4996篇
  2020年   4607篇
  2019年   5162篇
  2018年   2529篇
  2017年   4400篇
  2016年   4769篇
  2015年   5290篇
  2014年   8128篇
  2013年   7801篇
  2012年   10353篇
  2011年   10933篇
  2010年   9505篇
  2009年   9548篇
  2008年   9973篇
  2007年   9393篇
  2006年   8873篇
  2005年   8398篇
  2004年   7209篇
  2003年   6457篇
  2002年   5262篇
  2001年   4704篇
  2000年   3630篇
  1999年   2907篇
  1998年   2440篇
  1997年   2218篇
  1996年   1998篇
  1995年   1708篇
  1994年   1384篇
  1993年   887篇
  1992年   739篇
  1991年   650篇
  1990年   542篇
  1989年   502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3种检查方式(X线、CT、MRI)用于评估症状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检查方式( X线、CT、MRI)作为分组依据,可分为X线组(40例)、CT组(40例)与MRI组(40例),3组患者治疗手术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3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与术后疼痛程度).结果:对比发现,CT组与MRI组PKP、PVP手术时间均短于X线组,并且穿刺次数与VAS评分分别少于、低于X线组,以上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 05).结论:CT与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术与PVP术治疗过程中可有效临床指导作用,故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阐述并分析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文章检索了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SooPAT(中国专利)数据库近10年来国内外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归类了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与时效变迁的趋势。结果:在万方数据库3 744篇肺癌靶向治疗的中文文章中,发现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是中国学者近10年的主要研究热点;在近1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810篇英文文章及参考文献显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纳武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环唑替尼为这10年肺癌治疗领域靶向治疗的热点药物,而多种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和肺癌靶向治疗后的脑转移也成为近5年该领域的国际关注热点;中国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254项有权专利的分析显示,申报了专利的主要药物包括酸敏感的吉非替尼-氟硼二吡咯衍生物、顺铂抗肺癌主动靶向隐形类脂质体等。结论: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量化分析技术,呈现出近10年肺癌靶向治疗已成为该领域专业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而如何选择正确的靶向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案来解决肺癌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应是未来集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30-4731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及补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血糖、骨密度(BMD)、骨钙素(BGP)及血钙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血糖、BMD、BGP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血糖、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MD、BG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氧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缓解疼痛,提升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单节段椎体成形术,根据骨水泥推注方式不同分为3组:间断手动组(A组)、持续手动组(B组)、遥控推注组(C组),每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痛程度,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推注期的辐射时间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骨水泥推注剂量。[结果]三组间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的手术时间、辐射时间及患者的辐射剂量比较,A组明显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射量A组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的辐射剂量比较,B组明显A、C组(P0.001),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12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8.18%),其中A组6例,B组4例,C组2例,其他并发症在术中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结论]在新型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注系统的辅助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同。节省了手术时间,术者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辐射防护,同时有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7诊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5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结果1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8个月。微创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1例伤椎塌陷;开放组出现3例螺钉松动,2例切口感染,2例伤椎塌陷,1例神经刺激症;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开放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临床疗效: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开放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微创组临床疗效较开放组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微创组疼痛VAS评分较开放组低,伤椎前缘高度较开放组高,伤椎后凸角较开放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骨组织退行性疾病主要机制是成骨细胞活动减弱、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其病理表现为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骨肿瘤增生性疾病则表现为富血供效应。近年来,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介导骨退行性疾病和增生性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就骨RAS及其抑制剂在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骨RAS与椎间盘退变的潜在相关性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9.
氧化应激是引起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瞬时受体电位(TRP)M通道是非选择性的Ca~(2+)渗透性阳离子通道,它的一些成员如TRPM2和TRPM7可受氧化应激调节,参与I/R损伤。本文就近年来氧化应激刺激下TRPM通道在心、脑、肾的I/R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及未来治疗潜力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