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观察聚乳酸D,L聚乳酸小夹板,螺钉植入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及降解过程。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观察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植入体内后的组织学反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52.
国内期刊关于口腔材料研究成果文章发表的相关数据介绍  相似文献   
53.
背景:通过对合成工艺和催化剂的优化和选择,合成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 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10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的一步法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聚L-乳酸。乳酸首先在无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自催化缩聚反应,生成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预聚物OLLA;然后将催化剂加入到OLLA中继续反应,最后得到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实验考察了预聚条件、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催化剂溶解程度、聚合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确认,通过凝胶气相色谱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结果:L-乳酸在140 ℃下,先在30 kPa下脱水反应2 h;然后减压至5 kPa继续反应4 h,可得到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η)为6 500左右的OLLA。以SnCl2-TSA复合体系为催化剂,按SnCl2与OLLA质量比= 0.4%,TSA:SnCl2=1.0(mol/mol)的用量和配比,将催化剂加入OLLA中并充分溶解后,在165 ℃左右,5 kPa下搅拌反应8 h左右,至反应物出现爬杆现象时终止反应,可得到Mη约为65 000的聚L-乳酸。 结论:在优化的工艺条件和催化剂下,能够在较短时间(8 h)内获得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L-乳酸,使该生物降解材料具备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宋涛  熊俊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4):6773-6776
摘要:肾上腺细胞移植是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一种新方法,但免疫排斥反应是限制细胞移植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微囊免疫隔离技术是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微囊化细胞一方面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另一方面其半透膜表面可以容许小分子物质的通过,保证了囊内移植物的存活。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微囊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能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分泌功能。微囊的外径大小是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体积小且表面光滑的微囊比体积大的微囊强度高,不易破裂。但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作为膜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囊本身有降解的可能,易引起囊周纤维化反应,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已经进入实验研究,研究发现该材是一种较好的细胞载体,可以促进移植细胞的生存、功能的恢复,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细胞移植;肾上腺细胞移植;微囊化技术;可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55.
生物降解性植入物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踝关节骨折后需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生物降解性骨折内固定植入物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中正显示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支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全面阐述了新一代支架-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支架的材料科学,降解方式,类型,功能及,缺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植入药栓眼内组织相溶性及生物降解过程。方法:1.将自制的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经平坦部巩膜切口植入11只兔眼玻璃体腔,在每只兔植入前1-3天和植入后3-26天作ERG检测,取其b波振幅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2.在植入药栓后7天和21天,作临近的内层眼球壁组织电镜和光镜检查;3.在植入药栓后2-14周作组织切片观察药栓降解过程和眼组织反应。结果:1.药栓植入前后b波振幅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在药栓植入后7天和21天电镜和光镜检查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性改变;3.在药栓植入早期眼组织有轻微异物性炎症反应,药栓逐渐降解吸收。结论: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在眼内玻璃体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并能逐渐降解吸收。  相似文献   
58.
张宇 《国外药讯》2007,(6):27-28
一家澳大利亚公司pSivida开发了生物硅(BioSilicon)作为供一系列临床应用的控释药物的开发平台。它将元素硅经纳米加工成能装载药物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的多孔蜂窝状结构。通过改变其性质如颗粒和孔径能使BioSilicon可生物降解和可使药物的释放时间控制在几小时到几个月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国产超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2002/20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住院的行手术切开复位超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28例.术后第2~3天患肢置于下肢持续被动器上做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第5天开始进行床上练习患肢主动屈膝活动;1周后持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并逐渐加大屈膝活动,术后6周可逐渐脱拐行走.术后1,2,4,12和24周进行定期随访,评定膝关节功能,观察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1.7(6~20)个月.①远期膝关节功能评定术后6个月对患者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7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②骨折愈合时间随访3,4个月时,患者无畸形及延迟愈合发生;股四头肌萎缩6例,术后6~12个月恢复4例,12~18个月恢复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螺钉松动或移位.结论超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在早期能保证骨折端固定所需有强度,能达到安全、稳固牢靠的要求,且随着骨折的愈合,强度逐渐降低,和骨折愈合同步进行,不产生应力遮挡,有利于恢复骨的正常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固定强度维持时间长达6个月;最终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排除体外.用于治疗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可靠,是髌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0.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微型接骨板的体内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国外聚左旋乳酸微型接骨板和螺钉的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存国内的广泛应用.目的:观察国产聚左旋乳酸微型接骨板在家犬体内的力学衰减过程及其降解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5-0112006-12在吉林人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聚左旋乳酸接骨板和螺钉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初始分子质量约7.5×104,杨氏模量3.3~3.6GPa,强度48-55 MPa.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犬下颌骨建立双侧骨折模型,采用聚左旋乳酸接骨板螺钉固定系统行骨折内固定.然后按取材时闻随机分为术后1,3,6,12个月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时间点接骨板大体降解情况,测试接骨板三点弯曲强度,检测接骨板黏均分子质量并计算其降解率.结果:12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降解过程中接骨板最人抗弯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术后6个月,衰减率已达到初始强度的82.31%.各个时间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降解时间的逐渐延长,接骨扳黏均分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至术后12个月,分子质量降解率已达91.80%,各时间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接骨板最大抗弯强度衰减率与接骨板黏均分子质量降解率间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性(r=0.876,P<0.05).结论:随时间的变化聚左旋乳酸微型接骨板逐渐降解,其力学强度逐渐减弱,分子质量逐渐降低,其降解过程与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基小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