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38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545篇
耳鼻咽喉   269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989篇
口腔科学   579篇
临床医学   4931篇
内科学   866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2087篇
特种医学   6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55篇
综合类   8135篇
预防医学   2109篇
眼科学   364篇
药学   3604篇
  92篇
中国医学   2583篇
肿瘤学   33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1280篇
  2013年   1256篇
  2012年   1711篇
  2011年   1907篇
  2010年   1831篇
  2009年   1871篇
  2008年   3299篇
  2007年   2657篇
  2006年   2083篇
  2005年   2180篇
  2004年   1378篇
  2003年   1068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操作故障和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1999年12月-2000年7月接受微侵袭手术治疗的150例颅内血肿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操作故障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beculectomy combined with segmental iridectomy, mitomycin C (MMC) and viscoelastic agents usage o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secondary in uveit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g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Tenon capsule of patient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MMC (0.25-0.33 mg/ml) was used during the operation, with separation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ynechia, resection of pupillary organization membrane using viscoelastic agents. Segmental iridec-tomy and releasable sutures were also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s. The visual acuity of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intraocular pressure, inflamma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 were record. Results Forty-two eyes of 38 cases with glaucoma secondary in uveitis were studied,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2.01±3.56) months.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mproved in 14 eyes, didn't change in 28 eyes. The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of anterior chamber disappeared in 35 eyes, relieved in 7 eyes. And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15.20± 4.64) mmH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38.37±12.93) mmHg (t = 8.255, P = 0.000). The total success rate was 92.9%. 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Trabeculeetomy combined with MMC, viscoelastic agents usage, separa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yneehia, segmental iridectomy and releasable suture coul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on pa tients with glaucoma secondary in uveitis,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and inflammation reaction of operation, and the recurrence of uveitis.  相似文献   
9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自80年代以来,第三代光纤内窥镜、显微摄像系统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使脊柱内窥镜手术开展起来。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间盘切除术(MED)是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的一项新技术,它结合了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的优势,具有出血少、创伤小、见效快、术后腰椎稳定性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院骨科2005年11月-2007年1月对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的METRT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并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5.
桥小脑角血管走形异常并压迫三叉神经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1]。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已经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但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可能性[2]。我们采用锁孔手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疗效,在预防手术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一定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隆乳术后包膜囊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原切口(腋窝顶或乳房皱襞下),对隆乳后包膜挛缩者采用包膜囊保留并在其浅层再置人假体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2例14侧乳房包膜囊挛缩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保留挛缩的包膜囊并在其浅层置人假体的乳房假体包膜囊挛缩治疗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并可通过腋窝顶小切口完成等优点,是治疗乳房假体包膜囊挛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了解在校护生注射操作损伤发生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为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20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9名(28.1%)护生注射操作时发生过损伤,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单位时间实验内容过多、天气寒冷操作不便等11个因素.结论 护生注射操作损伤发生率较高;增强防护知识教育、科学合理安排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对减少护生注射操作损伤、提高防护意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芪蛤防哮散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该制剂中主要中药成分的定性鉴别用显微鉴别法,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Re、Rg1的鉴定用薄层层析法.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0.
陈旭  刘慧 《疼痛》2004,12(3):90-93
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的、令人烦恼的不良的主观感受,它不易被缓解,易复发,给患及其家庭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巨大压力,影响生活和工作,也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如何控制慢性疼痛已成为一个备受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各种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微创操作手段,为诊断和治疗慢性疼痛开辟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