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4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912篇
内科学   405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74篇
综合类   3144篇
预防医学   111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255篇
  10篇
中国医学   6552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848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603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制,首载于《脾胃论》。方由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功效,原为劳倦内伤、清阳下陷、脾胃气虚诸证而设。笔者近年来用此方加减,用于治疗骨伤科病症效果良好,现举例如下。1骨折愈合后下肢肿胀刘某,女,45岁,工人,2001年4月28日初诊。自述右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髌内钉内固定术后6月,术后3月时拄双拐下地行走,出现右小腿、踝及足部肿胀,曾给予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症:右小腿、踝及足部肿胀,患肢周径较健侧同段周径大3cm,按之浮软不起,患肢皮色紫黯,倦怠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补脾泻肝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白术芍药散加味,对照组40例给予丙咪嗪合替加色罗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并于3-6个月后观察2组病例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85%,6个月内复发率为20%,对照组则分别为32.5%、72.5%、55.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脾泻肝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丙咪嗪合替加色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在涉及磨牙拔除和保留的正畸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例涉及磨牙拔除和保留病例中应用微型自攻种植钉以增强后牙或前牙的支抗。结果:7例矫治病例所应用的种植体均显示明显的支抗效果。结论:微型自攻种植钉在矫治严重和复杂的错殆畸形病例中是有效增强支抗的手段。  相似文献   
34.
通过结合临床实际探讨"百病生于气"观点对尿道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冯健清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45-1046
皮肤科常见疾患中血瘀证分为4型,相应采取益气活血、养血活血、补肾活血、健脾活血等法治疗。行气活血法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白癜风、斑秃、银屑病、扁平苔藓、结节性红斑、硬皮病稳定期等),根据气血的偏重又分为行气活血、活血化瘀、软坚活血法;解毒活血法主要适用于毒热血瘀证结节性红斑、变应性血管炎急性期、点滴型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温经活血法主要用于寒凝血瘀证(如硬皮病、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骑手脂膜炎等);补虚活血法主要适用于诸虚夹瘀证。  相似文献   
36.
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以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其中斜疝约占全部腹股沟疝患者的85%~95%[1].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我院自2002年起开始应用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至2008年12月已进行7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汝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20-13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5例。结果: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效果优越,是治疗腹股沟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范士忠 《东方药膳》2004,(12):44-44
黄精,说起它,《稽神灵》一书曾有这样的记载:“临川有士人唐遇,虐待婢女,婢逃入深山,饥甚时拔一草根食,颇甘美。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昼行山中,日食此草。后财主上山打猎,发现婢女,便命家丁跟踪,在她必经之地摆上放有麻药的酒菜,婢女吃后束手就擒。问她用何物充饥,遂指一枝绿油鲜嫩的肥叶之草。拔数根归,识者辨之,乃中药黄精”。  相似文献   
39.
针刺推拿治疗厌食4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小儿厌食颇为常见。常因长期营养摄入不足 ,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此 ,对厌食就诊儿童进行针刺推拿治疗 ,并辅予合理的喂养指导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厌食儿童 46例 ;年龄多为 1~ 3岁 ,其中最小 8+ 月 ,最大 5 +岁。2 .诊断标准患儿食欲低下 ,营养不良 ,体重不增 2个月以上者 (排除急慢性疾病 )。精神正常 ,活动自如。治疗方法1.推拿( 1)捏脊疗法 让患儿俯卧于家长双腿或床上 ,取头高臀低位 ,术者用双手微握拳置于脊柱两侧 ,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 ,拇指前按 ,两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 ,双手同时进行 ,边推边捏 ,边提…  相似文献   
40.
小柴胡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除烦满。柴芩合用,可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除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苦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