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679篇
综合类   504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29篇
  2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检测M199培养液中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的HPLC分析方法,并探讨复方给药和延胡索提取物给药对这2种成分在体外吸收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吸收量的影响规律,采用HPLC-UV方法测定药液浓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色谱采用SB-C18反相柱,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1磷酸二氢纳梯度洗脱,运行27 min。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0.29~46.4 mg·L-1;脱氢紫堇碱的线性范围0.09~22.7 mg·L-1,两种成分的提取回收率为95%~100%,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延胡索乙素(THP)和脱氢紫堇碱(DHC)的肠吸收的测定。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复方配伍对其THP的吸收没有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DHC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2.
葛根素自微乳大鼠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素自微乳对大鼠肠吸收的改善作用。方法以离体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葛根素自微乳的肠吸收部位和促吸收效果,采用HPLC测定样品浓度,计算累计吸收率。结果葛根素自微乳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率比较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葛根素自微乳的累计吸收率显著高于葛根素混悬液。结论葛根素自微乳最佳吸收部位为小肠中后段,尤其是回肠;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葛根素自微乳能够显著改善肠吸收。  相似文献   
993.
江凌  陈丽平  林炫 《中外医疗》2010,29(3):11-12
目的探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妇科手术横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选择下腹部横切口作妇科手术的女性病人,其中43例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研究组,另外43例采用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人的切口于手术后8d内无切口感染症状。对照组少数病人的切口于术后第4天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症状。结论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方法比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切口的方法更利于下腹部横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94.
(足母)外翻是前足部常见疾病,好发于女性,常常伴发外侧,特别是2、3跖骨痛.研究表明,(足母)外翻足在负重状态下足底压力外移[1],外侧足底压力增高[2-3],导致外侧跖骨头下产生疼痛.另外,相对较长的外侧跖骨也是产生跖骨痛的原因之一.然而,作者在临床中常常发现一些患者为双侧(足母)外翻畸形,而只有一侧伴发外侧跖骨痛.就作者所知,目前还没有对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进行研究的相关报道.作者认为如果将双侧(足母)外翻伴发与不伴发跖骨痛的左右足进行对比研究,能消除个体间的差异,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足母)外翻足伴发跖骨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尤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苗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改良拇甲皮瓣游离移植在拇指脱套伤及拇指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拇指脱套伤及拇指缺损患者应用改良拇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拇指外形逼真,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达优良,并保留拇趾,减少对足的破坏。拇趾跖底负重面舌状皮瓣均成活,植皮成活,外观饱满。供足行走,跑步无明显异常。随访2~15个月未发现趾植皮失活、破损。结论:采用改良拇甲皮瓣游离移植是拇指脱套伤修复及拇指缺损再造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7.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 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 例,其中2 例发生伤口周围红肿反应,考虑可能为异物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以乙醇纱布湿敷,积极换药2~4周后消退;另1例固定后1周发生可吸收棒突出于患足内侧皮下,予以手术按压回纳后石膏加强固定,未引起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可能与术中电钻钻孔时晃动致使骨孔过大, 导致插入的可吸棒松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母)外翻病人25例36足;年龄22~49岁,平均37.7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楔关节内外侧软组织手术;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诊断以Lee和Young的外观直接测量法为诊断标准,术前、术后12个月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22例28足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2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9个月,28足第1跖骨截骨部位都获得骨性愈合,足底疼痛性胼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母)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5.7°(P<0.05),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5.9°(P<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6足,良7足,可5足,优良率82.1%.[结论]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母)外翻,可以纠正前足横弓的塌陷,短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病人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4月,应用白体吻合足拇趾趾底动脉的拇趾腓侧皮瓣转移的方法,对18例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其中的12例患者6~40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其均为优良.结论 应用吻合足拇趾趾底动脉的拇趾腓侧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手指的外形和功能均良好,足拇趾功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轻度拇外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轻度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治疗轻度拇外翻36例(拇外翻角≤30°,跖间角≤13°)。采用内侧纵切口,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松解拇内收肌腱斜头、外侧关节囊和跖籽骨间韧带,于近节趾骨基底行闭式外翻截骨,以克氏针固定截骨处。术后即可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8~41个月,平均25.3个月,未见拇囊炎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8周(平均4.1周)恢复原工作。术前拇外翻角为28.4°±4.2°,术后为8.6°±1.8°,最后1次随访时,拇外翻角的矫正较术后有所丢失(10.6°±2.1°),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t=22.7,P〈0.01)。术前IMA 11.4°±1.8°,术后9.0°±1.7°,最后1次随访时,IMA增大(10.4°±1.9°),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1〈P〈0.05)。术前AOFAS评分为(38.4±7.2)分,最后1次随访时为(89.1±5.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32.9,P〈0.01)。结论 Akin截骨术可以降低软组织手术的复发率,同时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