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0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451篇
耳鼻咽喉   343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5607篇
内科学   95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4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4092篇
综合类   6270篇
预防医学   1251篇
眼科学   611篇
药学   2657篇
  12篇
中国医学   1919篇
肿瘤学   70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1121篇
  2011年   1370篇
  2010年   1511篇
  2009年   1521篇
  2008年   1553篇
  2007年   1448篇
  2006年   1481篇
  2005年   1375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842篇
  2002年   1174篇
  2001年   1743篇
  2000年   1366篇
  1999年   894篇
  1998年   1076篇
  1997年   950篇
  1996年   778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寻找影响早期切口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且在术毕接受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4、8、12、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52±1.47)分、(2.80±1.54)分、(1.72±0.89)分、(1.33±1.01)分、(0.46±0.25)分。WHO疼痛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1.8%(85/721)、15.9%(115/721)、8.5%(61/721)、5.1%(36/721)、1.2%(9/721)。116例(16.1%)患者需要额外口服NSAIDs类止疼药,9例(1.2%)需要弱阿片类药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及BMI是术后早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罗哌卡因能使疝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患者年龄及BMI指数与术后早期疼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2.
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疝。它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0%[1]。  相似文献   
993.
肠梗阻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有吻合口漏、狭窄,腹内疝,腹腔内炎症,其他疾病漏诊,癌肿复发、转移,肠粘连,放射性损伤等,其中良性因素占多数。部分病因可以预防,并能达到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目的。一旦发生肠梗阻,70.0%~75.0%患者可经非手术处理治愈,少数患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11项指标、凡符合其中2项就应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Miles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Miles术15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旁造口46例,经腹直肌造口83例,经腹膜外造口29例;16例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其中经腹直肌旁11例,经腹直肌5例;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和充分引流、抗感染后痊愈;1例慢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的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造日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方式、手术操作、腹压增加有关,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高龄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安全性与可行性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高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均行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40±5)min,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2±1)d。切口感染9例,术后慢性疼痛12例,浆液肿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高龄患者行局部神经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术前重视手术风险评估,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头皮撕脱伤清创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南华大学附属永州市中心医院对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例头皮撕脱伤术后并发感染患者采取彻底清创、感染创面VSD处理后行二期修复植皮手术。结果 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2例拆线后仍有直径约2 cm的皮肤缺损,予局部头皮推进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恢复满意。所有患者获随访6个月~2年(平均8.5个月),无迟发性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治疗头皮撕脱伤清创术后感染创面愈合良好,并发症少,效果较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97.
郑杰  叶虹  杨永宏  楼肃亮 《中国骨伤》2014,27(5):371-37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痛及麻木16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6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给以营养神经、脱水、激素、再次手术等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通过VAS评分及肌力改善情况对22例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轻度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均有所改善。VAS评分2.81±0.6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VAS评分1.94±0.7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0.63±0.6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3个月2例有所恢复,肌力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平均VAS评分4.83±1.1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者3例,VAS评分4.17±0.7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明显改善者2例,VAS评分3.00±1.26,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侧弯过度矫形对脊髓、神经根的牵拉、扭转性损伤;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对神经根的直接性损伤;以及脊髓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上述因素的出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拉应力对人足跟外倒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不愈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0岁男性足跟外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及传代后,分Oh组、6h组、24 h组进行拉应力加载试验,检测培养液中TGF-β1、IL-6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光镜观察线粒体、细胞核的变化.结果:在10%的拉应力下,成纤维细胞随着承受应力的时间增加,线粒体逐渐减少,TGF-β1和IL-6的分泌受到抑制,细胞增殖逐渐受到抑制.结论:人足跟外侧皮肤长时间处于拉应力状态是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创伤骨科资料室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6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治疗的Pilon骨折,感染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9岁,平均(45.50±4.40)岁;非感染组528例,男296例,女232例,年龄16~76岁,平均(43.50±7.19)岁.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饮酒、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手术时间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学方法先采用单变量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88%,单变量分析发现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却发现仅手术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显著相关(P=0.005,OR=44.92).结论:手术时间是Pilon骨折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而开放性骨折和骨筋膜综合征虽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却不是Pilon骨折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肘关节三联征经内固定术后的患者32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1.0±7.1)岁;采用以往程序法行康复治疗。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7.6)岁;按照中医综合治疗法行康复治疗,术后0~2周早期行被动训练,术后3~4周中期从助力被动训练向主动功能锻炼过渡,术后5~12周后期主动训练,各阶段以中药内服、外用以及推拿理疗配合应用。采用Mayo评分对两组患者随访终末期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骨折移位和异位骨化等现象。治疗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t=12.78,P=0.00);治疗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8.719,P=0.003)。对照组中,7例需返院行粘连松解术,而治疗组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6,P=0.032)。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通过分阶段不同疗法组合,可以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