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1篇
内科学   95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61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38篇
  16篇
中国医学   37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 2月 ,笔者自拟房颤汤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 5 1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1例患者均经心电图确诊为持续性心房纤颤 ,经心脏彩超明确诊断并排除附壁血栓 ,病程在 7d~1 1个月。心电图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不规则的房颤波 (f波 ) ,频率为 3 5 0~6 0 0次 /min;2 R- R间期绝对不等 ;3心室率 1 0 0~1 6 0次 /min。其中男 3 9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3 5岁 ,平均 5 6岁 ,>40岁 42例 ,<40岁 9例 ;服用地高辛 2 0例 ,乙胺碘肤酮 2 5例 ,慢心率 6例 ,临床症状均未改善。…  相似文献   
62.
为进一步观察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疗的长期疗效,对10例持续性房颤病史6月~7年、反复发作快速心室率而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恶化、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采用房室结消融加双心室VVI起搏(6例)或单心室VVI起搏(4例)。随访平均17.7&;#177;4.4月。结果表明,术后起搏器夺获心率&;gt;95%,很少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术后心功能及LVEF均明显改善(P&;lt;0.05),LVEDD减少(P&;lt;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永久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不能用药控制的患者,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不增加病死率及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63.
在收治6例心律失常病人中,其中房颤2例,年龄分别为74岁、68岁,男女各1人。频发性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1例,年龄在45岁~60岁,男性4人,女性1人,上述房颤2例,男性为高血压、高心病,女性为风心病。该2例均有慢性心功能不全。4例房室早搏病人均无高血压病,而患有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心电图有ST-T改变,属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良所致。诱发因素分别为饮酒、失眠和情绪激动。  相似文献   
64.
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瓣膜性房颤(NVAF)是发生脑栓塞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现对我院 1994年 1月~2001年 6月间收治的 37例NVAF并发脑栓塞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15例,女 22例,年龄 58~82岁,平均年龄71岁, 35例大于 60岁。病例均有心脏病伴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纤颤。冠心病  相似文献   
65.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临床常以心脏病变为突出表现,特别以心房纤颤(房颤)为首发临床表现者较为多见,易造成误诊.我们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门诊和住院共诊治以房颤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老年人甲亢69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人甲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用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控制持续性房颤的心室率或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所选病例分为四组 (地高辛组、倍他乐克组、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组、安慰剂组 )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组观察持续性房颤转复疗效 ,25例患者有6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与安慰剂组对照 ,P<0 01 ,同时观察该组控制心室率的疗效为94 7 % ,该组不良反应观察有1例患者出现频发室早、短阵室速 ,停药后消失。结论 :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7.
房颤病人钙超载机制与电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增加。目前对A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认为其发生与电重构有关。电重构以有效不应期(ERP)缩短,ERP频率适应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现认为其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有关,在介导房颤短期或长期的电生理重构方面钙超载是首要因素,同时,钙超载也与组织重构、房颤持续有关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0岁以上伴房颤的白内障患者32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和术中心电监护资料,同时随机选取3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麻醉时心室率加快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压迫软化眼球时,观察组心室率下降率(60.75%)与对照组(36.67%)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麻醉后血压升高(40.63%)高于对照组(10%,P<0.05)。结论手术可增加老年房颤患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医生操作技术娴熟、眼科与内科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华法令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将78例房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华法令(芬兰)1.5~3 mg/d,维持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50~325 mg.结果:平均随访3.2年,治疗组1例出现脑栓塞,发生率为2%.对照组4例出现脑栓塞,2例出现肢体动脉栓塞,发生率为1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意义(P<0.005).结果:华法令能有效预防房颤病人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70.
2003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对房颤的命名和分类达成了共识,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具体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