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2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644篇
耳鼻咽喉   367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1041篇
口腔科学   949篇
临床医学   4430篇
内科学   1269篇
皮肤病学   444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10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3197篇
综合类   8440篇
预防医学   1806篇
眼科学   339篇
药学   4043篇
  50篇
中国医学   3508篇
肿瘤学   1535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1241篇
  2013年   1225篇
  2012年   1708篇
  2011年   1866篇
  2010年   1797篇
  2009年   1786篇
  2008年   2764篇
  2007年   2336篇
  2006年   2226篇
  2005年   2535篇
  2004年   1876篇
  2003年   1498篇
  2002年   1237篇
  2001年   1041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478篇
  1997年   399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究术前新辅助化疗不同组织类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组织学类型分为鳞癌组58例与非鳞癌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结束2至3周后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化疗疗效,围术期指标及随访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鳞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4%,非鳞癌组为52.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率及宫旁浸润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鳞癌组患者随访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较非鳞癌组高,复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及非鳞癌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且鳞癌患者随访3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非鳞癌患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对其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结果86例膀胱癌患者经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后,有效7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70%。结论对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3.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33-435
近年来,有关针灸作用于腧穴后对皮肤局部免疫影响的相关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机理也在不断的深入。针灸作为最具特色的传统中医疗法,施治的首要步骤就是与局部皮肤作用。文章拟通过分析中医皮部理论与皮肤免疫理论在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的相关性,探讨针灸对皮肤局部免疫细胞和分子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深入认识针灸通过皮肤免疫启动机体整体调节机制等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4.
腹腔灌注化疗(IPC)是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腹腔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尽管IPC方式在临床使用多年,但在方案设计、滞留时间、药物和灌注液等选择方面缺乏标准流程。目前有多种研究在探讨优化IPC的药物载体,以期达到滞留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主要阐述IPC中化疗药物的选择以及药物新载体在IP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Viganò L等回顾性分析了36例中低位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直肠癌患者均为T3或T4期及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多发者27例,转移灶累及2个肝叶者22例,转移灶直径〉5 cm者6例。行化疗15例,行放化疗7例,行化疗后放化疗6例,行手术治疗8例。研究结果显示:行化疗的15例患者的肿瘤均有反应,其中有3例为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996.
钱水英 《华夏医学》2012,25(5):803-806
静脉输液中发生药液外渗并不少见,国外报道达5%[1],化疗药物外渗包括原发损害、继发损害,一般而言原发损害轻,而继发损害重,风险是可防可控的。化疗药物外渗意外发生后及时上报、正确评估、恰当处理至关重要,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会诊制度,从而避免、减轻继发组织损害、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由于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化疗药物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野木瓜治疗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血管病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与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给予野木瓜肩部注射。治疗10次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疼痛的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为(1.03±0.31)分,低于对照组的(2.32±0.43)分(P<0.01)。结论野木瓜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卒中后肩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应用高浓度枸橼酸局部抗凝的护理。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出血患者需行透析治疗患者25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病情均好转,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正>化疗后脱发一直是困扰医患双方的一大难题,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形象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有些患者由于担心脱发而拒绝某些有效的化疗药物,从而给患者造成更大的身心损害。其实,化疗药物引起脱发这一不良反应,通过临  相似文献   
1000.
刘先秒 《北方药学》2015,(7):183-183
目的:探究高浓度的硫酸镁局部刺激在ERCP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ERCP操作困难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例,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针刀预切开对照组、10%硫酸镁浓度组、20%硫酸镁高浓度组、33%硫酸镁高浓度组,对各组在不同时间点(0min、1min、2min、5min、10min、20min)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大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浓度硫酸镁刺激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大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硫酸镁高浓度组患者在高浓度的处理下其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呈剂量依赖性开口增大,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CP的临床操作中应用高浓度硫酸镁能够显著扩大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大小,有助于插管的顺利进行,提高ERCP的插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