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21篇
  免费   2883篇
  国内免费   711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631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4794篇
内科学   2259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9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05篇
综合类   14446篇
预防医学   2613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13711篇
  208篇
中国医学   2791篇
肿瘤学   1953篇
  2024年   409篇
  2023年   1652篇
  2022年   1398篇
  2021年   2116篇
  2020年   2086篇
  2019年   2410篇
  2018年   1091篇
  2017年   2210篇
  2016年   2232篇
  2015年   2394篇
  2014年   3728篇
  2013年   3461篇
  2012年   3789篇
  2011年   3560篇
  2010年   2754篇
  2009年   2372篇
  2008年   2127篇
  2007年   1773篇
  2006年   1432篇
  2005年   1079篇
  2004年   755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498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随着吸烟人群的不断增加及大气污染,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迅速上升趋势,且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约占肺癌的85%~90%,通常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处于晚期[2]。晚期NSCLC的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但目前化疗方案的进展已达平台期,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NSCLC中高表达,并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3]。近年来,以表皮生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考察原料药粒径对头孢地尼颗粒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法,以 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 -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粒径的原料制备的头孢地尼颗粒与参比制剂溶出的一致性。结果粒径为 D90:142.90μm、D50:30.25μm、D10:3.47μm(100目筛)和 D90:51.21μm、D50:10.71μm、D10:2.25μm(200目筛)的头孢地尼原料制成的颗粒溶出行为与原研不相似;在不同溶出介质中,D90:35.62μm、D50:6.98μm、D10:1.66μm 的头孢地尼原料制成的颗粒,与参比制剂的溶出行为均相似。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可靠,原料微粉化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993.
刘兴慧  李娟 《安徽医药》2015,(6):1047-105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鼠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方法选取ICR品系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n=10),10μg· kg-1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3 mg· kg-1地佐辛组(D1组)、1.0 mg· kg-1地佐辛组(D2组)、3.0 mg· kg-1地佐辛组(D3组)以及10μg · kg-1右美托咪定分别复合0.3,1.0,3.0 mg· kg-1地佐辛(C1组、C2组、C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腹腔注射各组药物15 min后,先采用热板实验观察镇痛效果,继而应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记录小鼠的活动轨迹,根据小鼠用药后1 h的总路程推断其镇静程度。结果(1)热板实验:与NS组相比,DEX、D1组给药后热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组热痛阈均高于NS组(P<0.05);复合组热痛阈明显高于单用相应剂量地佐辛及DEX组(P<0.05)。(2)旷场试验:与NS组相比,单用地佐辛各组小鼠总路程无明显差异(P>0.05),DEX组明显短于NS组(P<0.05);复合组明显短于NS组(P<0.05),而与DE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相应剂量的地佐辛相比,总路程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镇痛效果增加,而镇静效果不叠加。  相似文献   
994.
张丹  杨光  张曙光 《安徽医药》2015,(7):1367-1370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肺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肺鳞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吉非替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及其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CD3、CD4、IgG、IgM、IgA 浓度与 CD4/CD8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CD8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 CD3、CD4、CD4/CD8、IgG、IgM、IgA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CD8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恶心、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吉非替尼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王勇  蒋玲玲  程洁  张野 《安徽医药》2015,(6):1171-1174
目的:观察并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Dex组,n=20),Dex静脉泵注负荷剂量为1μg·kg-1(15 min内输注完),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对照组,n=20),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于麻醉前(T0)、气腹结束即刻(T1)、气腹结束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过氧化氢(H2 O2)、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态(TAS)浓度。结果与T0相比,C组MAP在T1、T2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0相比,T1、T2时间点C组、D组H2O2、MDA增高,TAS降低(P<0.05)。T3时D组H2O2、MDA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仍较高(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间点H2O2、MDA浓度低,TAS浓度高(P<0.05)。两组在T1时间点H2O2、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D组较C组TAS浓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96.
彭丹丹  王敏  谢林碧 《安徽医药》2015,36(8):985-98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在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方法 60例急诊断指(多指)、断腕或断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0 h,随机分配为2组 (n=30):罗哌卡因组(R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加生理盐水至40 mL;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加生理盐水至40 mL。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分支(腋神经)及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止血带充气压力200~250 mmHg,压迫时间90 min。观察并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1.5 h(T1)、3 h(T2)、4.5 h(T3)、6 h(T4)、7.5 h(T5)、9 h(T6)及术毕(T7)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MAP、HR),同时以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止血带反应的程度,若无法忍受止血带反应,臂丛加药后试验结束。记录患者止血带耐受情况,并以Ramsay评分评价R组及DR组的镇静程度,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R组相比,DR组患者对止血带耐受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血带疼痛时间出现延迟(P <0.05) ;与R组比较, DR组T1~T5时HR减慢(P <0.05),DR组有7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止血带严重并发症。 结论 1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1%罗哌卡因对减轻上肢长时间手术带来的止血带疼痛安全、有效,并可延迟止血带疼痛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本文就舒尼替尼治疗弯起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3例,均予以舒尼替尼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3例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周期为(10.5±1.3)个周期,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为76.9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以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进行预防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曾接收的胃癌手术患者130例,将这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以瑞芬太尼对其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以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以地佐辛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程度以及镇痛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程度与镇痛效果,观察组中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以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进行预防可取的明显效果,镇痛效果较好,苏醒程度较优秀,并且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是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一种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99.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40-246
目的比较内镜下切除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肿瘤最大径为2~5 cm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 分析肿瘤表面情况、生长方式、病变起源等因素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 为胃间质瘤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因胃间质瘤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切除组137例)或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组164例)的301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 肿瘤表面有无凹陷(肿瘤表面黏膜局部下陷深度>5 mm)、是否不规则(肿瘤表面表现为非半球形或非椭圆形)、有无溃疡, 肿瘤部位、形状、病变起源、生长方式(腔内生长或腔内外生长)、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 肿瘤是否整块切除, 手术时间、是否出血、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内镜下切除组137例胃间质瘤患者中, 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85例(62.0%),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9例(6.6%),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42例(30.7%), 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148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予美多巴单药治疗,研究组予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UPDRS量表与SCL-90因子分值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对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