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62篇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457例;左侧259髋,右侧164髋,双侧163髋。通过X线片评估T?nnis脱位程度分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Bucholz/Ogden分型)、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尝试建立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参考标准,并按该参考标准将患儿分为恢复组(200髋)和未恢复组(386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侧别、T?nnis分级、骨化核出现、术前和末次随访的AI和CEA、AVN和Severin分级。采用Cox回归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研究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的概率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200髋(34.1%)恢复正常髋关节X线,78髋(13.4%)出现了Ⅱ型及以上AVN。年龄≥24个月患儿恢复率为8.8%(3/34),显著低于<12个月患儿的44.3%(47/106)、12~18个月患儿的35.5%(98/276)和18~24个月患儿的30.6%(52/1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恢复率为27.0%(44/163),明显小于左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9.0%(101/259)和右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3.5%(5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恢复组术前AI(34.8°±4.2°)显著小于未恢复组(36.0°±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5.5年前累积恢复概率大致呈线性增长至56%,此后累积恢复概率的增速明显降低(年增长<5%)。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40°和Bucholz/OgdenⅡ型以上AVN患儿的累积恢复概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髋的平均恢复时间为(36.5±14.9)个月,其中93%(186/200)的髋关节在术后5年内恢复。恢复组年龄≥24个月患儿的恢复时间为(55.2±28.0)个月,显著大于<12个月患儿的(32.2±18.0)个月、12~18个月患儿的(36.9±11.9)个月和18~24个月患儿的(38.6±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nisⅡ级患儿的髋关节恢复时间(32.8±15.7)个月显著小于T?nnisⅢ、Ⅳ级患儿的40.2个月和4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闭合复位术后5.5年内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表现的累积概率呈线性增长,此后到达平台期。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40°和AVN是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风险因素。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T?nnisⅢ/Ⅳ度会显著增加髋关节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脑疝复位术治疗90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病死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及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病死率相对较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游离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牵拉复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至1996年,我们采用了顾氏首创的颅骨瓣牵拉复位术[1],对12例需去骨瓣减压术者,将其自体颅骨瓣埋藏于骨窗外帽状腱膜下,待颅压正常之后作非开颅颅骨瓣牵拉复位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平均44)岁。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8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游离颅骨瓣部位:额叶2例,额颞叶4例,颞顶叶5例,颞枕叶1例。1.2手术方法 游离颅骨瓣成形如常,骨瓣最好带骨膜,一次完整切下,尽量避免钳咬,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彻底止血。取筋膜减张修补硬…  相似文献   
84.
康网灵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1月至2006年9月,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行视网膜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3次/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及视力检查.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黄斑部OCT、mERG的P1波振幅密度值(nV/deg2)及视力.数据结果 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视力、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及P1波振幅密度值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减少,明显好于对照组;黄斑部mERG1、2环P1波振幅密度值在1、3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环在3、6个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5.
46例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性功能障碍患者均采用骨盆牵引、局部阻滞、超短波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腰骶部酸痛及腿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性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6.
All the cases enrolled in this series were from the outpatients between 2000 and 2001. Of the 6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7 cases were male and 23 cases female. Of the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19 cases were male and 11 cases female. All the cases ranged in age between 60 and 70 years with duration of disease of 1-2 years in 57 cases and 2-3 years in 23 cas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ex, and duration of dise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87.
刘增业  李军  李欣玲 《眼科》2002,11(4):249-250
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目前被认为是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及指导手术的最有价值的一种仪器[1] 。但由于仪器昂贵 ,大多数医院仍将房角镜做为睫状体脱离术前诊断、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该病因前房浅、低眼压、角膜皱褶等影响常造成房角镜检查定位不准确 ,致使术后患者眼压恢复不理想。我们采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healon)进行术前定位 ,指导睫状体复位缝合术 ,治疗 3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一般情况及眼科检查见表 1,2。表 1 患者一般情况病例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确诊时间 (天 )1男 31石块 302男 40木棒 453男…  相似文献   
88.
89.
90.
曾湘穗  陈宏 《重庆医学》1995,24(3):148-149
我院自1987~1992年对36例腰椎滑脱病人在全椎板减压,解除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基础上,进行了H形植骨和Luque氏棒,Steffee钢板、Dick氏器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术,随诊14~66月,平均40.5月,植骨全部融合,总优良率77.8%。现就各术式的适应证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