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坐位(caudalview)骨盆显像是一种特殊的骨盆显像体位,最早由Eisser采用来排除前位骨显像时膀胱内放射性对骨盆病灶的干扰。由于显像过程要求病人坐于探头上,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对显像方式进行改进并应用于γ像机和SPECT,取得良好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后坐位及空气栓塞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23例择期手术病人以羟丁酸钠-芬太尼-硫喷妥钠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坐位前 RAP、SVRI增高(P<0. 05),HR、CI、SI、LVWI、LVSWI及 RVWI、RVSWI显著降低(P<0.05);坐起后及其后的30~60分钟CI、SI、RVWI、RVSWI进一步减低(P<0.01或P<0.01),SVRI继续增高(P<0.01);坐位60分钟后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保持相对稳定;术毕改卧位后除SI及PVRI外,其余参数恢复至术前水平。本组9例病人出现空气栓塞,早期表现MPAP、PCWP显著增高(P<0.01),P_(ET)CO_2显著降低(P<0.01),而后PVRI、CI及LVWI、RVWI、RVSWI显著增加(P<0.01)。经早期抽气处理,10分钟后MPAP、PCWP及ETCO_2逐渐恢复至栓塞前水平,而 PVRI、CI、LVWI、RVWI、RVSWI变化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坐位手术麻醉过程血液动力学前60分钟波动较大,以后相对平稳;置入Swan-Ganz导管可早期发现及处理空气栓塞,提  相似文献   
93.
松果体区肿瘤手术成功与否,除与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有关外,手术入路的选择亦极为重要. 作者采用Krause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13例,均获满意疗效.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经坐位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对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左右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进行比较.结果:VA、BA的...  相似文献   
95.
姿势控制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而维持坐位对于脑瘫儿童执行手部前伸动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与正常儿童的姿势控制相比,脑瘫儿童的协同作用及动作策略表现较差,患儿有产生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但是在募集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滞。目前,有关脑瘫儿童姿势控制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应用特制座椅、倾斜和改变座椅面和角度以及各种平衡训练,而缺少对某一种特定治疗方式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整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42例颈曲改变颈椎病门诊患者采用整治手法(舒筋理筋:患者取坐位,采用捋按、拿按理筋,拿捏颈肌,揉滚按摩手法,使颈肩部肌肉放松,同时测摸痛点和病变部位;端提牵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旁侧,左手掌放于患者下颌部,另一手虎口放于枕后下方,两手相对用力,保持头部屈曲约20°,并稳准向上用力端提约1min,可反复2~3次;坐位前推:根据X片提示,结合手部触诊情况,医者站于患者后方,左肘关节外侧勾托患者头部,胸前紧贴患者头后部,右手拇指按压在患椎棘突上,左肘关节将头平稳用力上提牵引,在此过程中将头后仰上提,右手拇指将患椎节段向前或偏移的侧方推顶,常可听到"咯"的一声,手法完成。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颈椎曲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36例(85.7%)。Ⅱ型改善程度最高,颈曲改善率94%,Ⅳ型改善程度最低,改善率50%。[结论]整治手法在改善颈椎内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对坐位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L3-5正常模型、轻度退变模型与中度退变模型模拟坐位腰椎定点旋转手法,假定椎间盘突出发生于L4椎间盘左后方,行右侧手法操作。分析3个模型中L4椎间盘左后方的应力与位移。结果:手法作用下,L4椎间盘左后方发生向前的应力与位移,退变模型的应力与位移值小于正常模型,最小值见于中度退变模型;自正常模型至轻度与中度退变模型,位移值分别降低36%和59%,应力值降低22.3%和45.2%。结论:腰椎退变影响坐位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退变越重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8.
99.
正患者,男,52岁。以"走路不稳,二便失禁,言语欠清"于2012年12月11日就诊。2009年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二便控制困难伴有腰部疼痛,2010年症状加重,并伴T2节段以下汗出减少甚至无汗、勃起困难。2012年初始觉四肢活动欠协调,逐渐走路不稳,伴言语欠清、进食水有呛咳。其间曾反复求医,均按腰椎间盘病变诊断治疗,后经湘雅医院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可能的)"。在服用相关营养神经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来我科寻求针灸治疗。刻下症:走路不稳,二便失禁,无汗(T2以下),勃起障碍,喝水呛咳,语言欠清、腰部疼痛。卧位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坐位血压120/80mmHg,立位血压95/58mmHg。  相似文献   
100.
金英杰  李雪珍 《新中医》2014,46(3):161-163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坐位颈椎颌枕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79.2%,高于对照组的90.0%、6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愈显率较好,优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