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科自1997—2001年,采用改良切取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1.5岁。病程1~3年。股骨骨不连9例,胫骨骨不连8例,肱骨骨不连8例,桡骨骨不连1例。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分2组,一组准备受区,另一组切取髂骨瓣。准备受区:切除瘢痕组织和硬化的骨质,将缺损骨端修整成阶梯状或将髓腔适当扩大,以备移植时固定,距骨折上下端适当位置,分别安置2枚外固定架钢针,后安装外固定架,行手法复位使骨折位置良好后,拧紧螺母固定外固定架。注意准备受区时,避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切取髂骨瓣:患者仰卧位,术侧垫高,平腹股沟韧  相似文献   
102.
骨转移癌是指其它组织器官发生的恶性肿瘤,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骨,除脊柱首发外,四肢居第二位,多数从血液循环转移。四肢骨转移癌,以股骨肱骨最多见、骨转移癌向来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晚期表现。本文报告我院从1971年到1995年间,治疗58例四肢转移癌,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四肢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骨不连者采用髂骨——蝶形骨膜瓣复合移植结合坚强内、外固定。结果:术后经1~2年随访,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1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颈短缩愈合。临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旋髂深血管髂骨——蝶形骨膜瓣复合移植治疗骨不连方法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4.
在原发骨肿瘤中,以良性骨肿瘤较多见,骨瘤仅占骨肿瘤的0·85%,占骨良性肿瘤的1·89%,骨瘤完全为骨组织,一般在儿童,青年发病,症状少,多发于颅、面骨、四肢骨偶发,我院今见1例多发骨瘤,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右腕关节肿块五年余,右踝肿块三年余,近月来,右腕部胀痛。查体:右腕掌侧上部及右内踝后上部分别见5cm×4cm×2cm、3cm×3cm×2cm肿块,质硬边界清,无波动感,右腕关节功能稍受限。X线表现:右腕关节、右踝关节正侧位片示:尺骨胫骨下端近骨骺部见3·8cm×1·5cm、2·5cm×1·5cm大之椭圆形骨样密度灶凸起,边缘清晰,密度均匀,与尺…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骨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应用外固定器对150例四肢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个月。新鲜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骨折不愈合病人骨折愈合时间6—16个月;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病人骨折愈合时间7—12个月。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骨折,术后给与精心护理,并发症少,患者可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7.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1996年Kovaes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开创了VSD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先河.2005年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总结各家之所长,自发研制出中国自己的VSD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1].本文主要介绍VSD治疗四肢骨外露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四肢骨筋膜室综合症治疗中VSD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12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没有出现感染的现象,且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感染的几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110.
分析50例四肢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结果显示,四肢骨转移瘤有:①发病年龄较大,病程发展快,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有原发瘤。②病灶多呈多发斑点状或大片溶骨性破坏。③骨膜反应少或无,且密度较低或不完整。④骨外软组织不肿或肿胀较轻等为其特点可作为诊断依据。认为“一扫清”样溶骨性破坏、囊肿型、病灶中钙化等为本病的一些特殊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