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7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88篇
口腔科学   444篇
临床医学   805篇
内科学   475篇
皮肤病学   255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56篇
综合类   2272篇
预防医学   453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702篇
  9篇
中国医学   598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foliculorum,D.f.)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以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军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34-1234
目的探讨巨大鹿角形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2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取出结石最大为7.0cm×5.4cm×3.3cm,结石最多66枚,术中不阻断肾蒂,手术平均耗时120min,平均术中出血300ml。30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KUB+IVU或B超检查,3例有肾内残余结石,直径均<0.6cm。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取石方便、干净,出血少,对肾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总结阑尾周围脓肿一次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手术的同时,行阑尾切除,残端大网膜覆盖,结果 126例阑尾周围脓肿手术,除其中17例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外,无肠瘘及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结论 一次性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泪小管断离吻合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 995年元月以来 ,采用注射针头自制鱼钩形探针固定 ,对 5例泪小管断离行泪小管吻合术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5例均为下泪小管断离 ,男性 ,年龄1 8~ 3 5岁 ,受伤原因 ,金属物击伤 2例 ,拳击伤 2例 ,摔伤 1例 ,创口组织边缘不整齐 ,手术时间均在伤后 2 4小时之内。2 材料与方法2 .1 鱼钩形探针的制作 ,用 5ml 1次性注射针头 ,尖端磨成钝园 ,弯曲成鱼钩形 ,酒精浸泡消毒备用。2 .2  2 %利多卡因作筛前神经阻滞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泪点扩张器扩张上泪点 ,鱼钩形探针自上泪点插入 ,顺着上泪小管到泪囊或…  相似文献   
15.
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形管引流是胆总管手术的常用术式,拔除“T”形管时偶有发生漏胆而致腹膜炎的病例。我科近年遇到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迅速治愈,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近10年,我科共进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134例,主要是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形管引流。共发生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均为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病人,发生率为2.24%。1例女性,41岁,手术后14天拔管,所用为硅胶“T”形管。2例男性,1例81岁,术后21天拔管;另1例67岁,因有胆管狭窄而支撑3个月后拔管,2人均用乳胶“T”形管。所有病人均在…  相似文献   
16.
高永辉  江源  沈成达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91-1591
髌骨软化症是髌骨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我院实施髌骨钻孔减压并同时取同侧大隐静脉“U”形植入髌骨内,取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隐耳是一种先天性耳廓畸形 ,其耳廓的上半部分埋藏在颞部皮下 ,能用手牵出 ,但松手后又可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埋藏状态不仅无法戴眼镜或口罩 ,而且也是一种美容缺陷。在早期新生儿 ,应用保守疗法 (夹板法 )非常有效 ,但在耳廓软骨严重畸形 ,夹板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持续应用夹板治疗时 ,就需手术治疗。该作者将隐耳的上半部分从头皮中牵出 ,在耳后作一较大的“Z”形切口 ,通常“Z”形的中间臂位于后上方向 ,该臂起于发际线 ,横过颞耳廓沟到达舟状窝后面 ,“Z”形的颅侧臂沿发际画线 ,在颅耳廓沟上延长 ,其尾侧臂延伸到颞耳廓沟。颅侧臂和…  相似文献   
18.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争议,双方各执一词,互有论据.<内经>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是:主动,但要"动"得适度,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是<内经>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主张形体既要动,又不要使之过于疲劳,也就是说要掌握形体活动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风水学”的理论要点是讲究“气”和“势”。何谓“气”?在古代,我们的祖先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把有形的物质称为“形”,把无形的物质称为“气”,提出“聚则成形”、“散则化气”,这个观念已流传了两千年。因为“气”是流动的,而且有一定的动能,为了便于观察和掌握,也就有了“势”的概念。“势”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