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91篇
综合类   1329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2篇
  5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37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003年1月作者收治37例行超低位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的直肠癌患者,探讨其护理需求和重点.  相似文献   
22.
罗冬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24-292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HH)治疗重度痔病的护理技巧。方法:对用PHH方法治疗的150例重度痔病患者进行护理,就如何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术后重点防治并发症发生,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全组病人均无发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感染或肛周脓肿形成。2例术后出血,经过对症处理后无留下后遗症。病人观察3~5d出院,随访3个月~2年余,术后内痔不再脱出,出血停止,无复发。结论:充分做好PHH术式术前宣教,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防止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3.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约有3/4的直肠癌发生于腹膜返折以下,偏低位。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多数低位直肠癌可采取保肛手术(sphincter saving resection,SSR),并获得与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相同的疗效,使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1991~2000年,我们采用上海吻合器,对35例中、下段直肠癌(距肛门5~10cm)有手术指征的病人作保肛直肠癌切除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侯春台 《现代康复》1997,1(5):350-350
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上海产Gf—Ⅰ型管状吻合器和XF型缝合器行胃大部切除对.改先切胃后重建为先吻合后切胃新方法161例,感到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5.
改进的吻合器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端吻合器(EEA)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吻合术中,由于直肠残端荷包缝合仍较困难,与手法缝合相比,其总疗效差别不大,而双吻合器(DST)目前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受限。鉴于此,我们将端端吻合器的术式进行了改进,自1992年5月~1995年10月用国产GF-I型吻合器行改进的术式64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9~75岁,平均48.4岁。高分化腺癌43例,低分化腺癌7例,粘液癌6例,乳头状腺癌8例。Dukes分期:A期36例,B期23例,C期5例。肿瘤下切缘距肛缘<6cm27例,<8cm37例。肿瘤切除后…  相似文献   
26.
27.
痔疮住院手术治疗的疗效不十分满意,存在时间长,术后剧痛,创面愈合慢,有可能造成肛门狭窄或失禁,有一定的复发性等缺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PPH)于1998年由Longo[1]首先提出,国内于2000年7月开始应用此技术。本院于2004—2005年采用PPH技术治疗重度痔疮7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岁。均采用过药物治疗;32例做过外剥内扎术,10例做过激光手术,12例做过注射治疗;其中2度痔36例,3度痔22例,4度痔20例。1.2手术方法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者33例,7.1~11 cm者21例,>11 cm者9例。结果21例吻合口距肛缘≤3 cm,42例吻合口距肛缘3~7 cm。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4.8%),吻合口狭窄6例(9.5%),伤口感染5例(7.9%),无手术死亡。全组均获随访,平均4.3(3~6)年,5例复发,其中3例行M iles术,随访仍健在,2例放弃手术治疗,分别死于肝转移和腹腔内广泛种植。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尤其是在低位及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中可拓展适应证,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9.
30.
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4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1.8(1.1—2.9)年,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1年后逐渐脱落,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