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9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85篇
内科学   242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2203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62篇
  8篇
中国医学   667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名日自汗。笔者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160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鼻衄为临床常见症状.诱因颇多,有反复发作者,根治不易。余于临床每施以加味一金散敷局部涌泉穴治之,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方法取独头紫皮蒜1枚。捣烂如泥,加入吴茱萸粉10 g,用少许醋拌成糊状,取2 cm大小一团,外贴对侧涌泉穴(即左鼻衄贴右足,右鼻衄贴左足,双侧鼻衄则均贴),外用胶布固定。4 h~6 h即取下。但亦因人而异,以足底有较强刺激感为度。防止发泡而影响行走。2体会本方目U一金散加吴萸一味成方,一金散出于<肘后方>,用独头蒜一味,外治“鼻衄不止,诸药不验”。加入吴萸。乃取其透皮促进、引火下行之力,以加强疗效。本方对阴虚阳亢、热…  相似文献   
73.
我自1996年6月以来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腔隙性脑梗塞68例,并设对照组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杨玉杰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61-961
生脉散是《内外伤寒惑论卷》方。是以治疗气阴两伤 ,体倦气短懒言 ,脉虚为主。本方有摄血固脱 ,生津安神宁血 ,收敛固摄的功效。临床治疗 4 2例崩漏患者 ,病程最短 13个月 ,最长为 4 5个月 ,最短为 4 5天。均用生脉加味治疗 ,屡获奇效。生脉散加散 :人参 15 g ,麦冬、五味子各  相似文献   
75.
加味苇茎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下病上治、异病同治之法 ,以加味苇茎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64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4例 ,均为门诊病人。年龄 2 4~ 40岁 5 0例 ,41岁以上 1 4例 ;病程 1个月~ 1 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后沥浊、尿道灼痛、会阴胀痛、腰酸困痛、性功能障碍、失眠健忘。其中既往有频繁自慰行为 2 5例 ,尿频尿急 3 4例 ,尿道灼热 1 8例 ,尿后余沥 3 7例 ,排尿分叉、尿等待 9例 ,尿后白浊 1 7例 ,会阴部坠痛不适 2 3例 ,腰酸困痛 3 8例 ,睾丸抽痛1 2例 ,勃起功能障碍 2 4例 ,同房早泄 2 5例 ,遗精 8例 ,射精疼痛 2例 ,性…  相似文献   
76.
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呃逆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龙建新 《中医杂志》2005,46(11):814-814,831
反流性食管炎可与中医之"胃脘痛、吞酸、反胃、呃逆"等相对应,病因多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多见.笔者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肝胃不和型,疗效较为满意.根据其具体临床表现可兼见气滞、火郁、血瘀等不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8.
笔者用杏苏止嗽散加粟壳治疗咽源性咳嗽512例,疗效甚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1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25例、女87例,年龄7~92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2天。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均以受凉或劳累、疲劳后起病,以频发咳嗽、痰痒不适,咯少量白色稠痰为主要表现。查咽部充血,咽后壁滤  相似文献   
7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属中医“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西医多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类型,采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但疗效不尽满意。近年来,笔者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肺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玉生 《新中医》2005,37(8):3-4
痰瘀是肺癌的基本病机,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临床治疗以除痰祛瘀为基本治则,根据肺癌的早中晚期进行辨证施治,以加味苇茎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同时就肺癌的化、放疗与中医药疗法相结合以及手术后抗转移、防复发的中医药疗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