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21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505篇
耳鼻咽喉   218篇
儿科学   399篇
妇产科学   203篇
基础医学   536篇
口腔科学   210篇
临床医学   5741篇
内科学   1696篇
皮肤病学   434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1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2806篇
综合类   10454篇
预防医学   2833篇
眼科学   1674篇
药学   5069篇
  72篇
中国医学   4243篇
肿瘤学   651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931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980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815篇
  2016年   877篇
  2015年   969篇
  2014年   1927篇
  2013年   1735篇
  2012年   2217篇
  2011年   2341篇
  2010年   2279篇
  2009年   2191篇
  2008年   2629篇
  2007年   2490篇
  2006年   2398篇
  2005年   2374篇
  2004年   1575篇
  2003年   1351篇
  2002年   1089篇
  2001年   876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486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正>第四代"射波刀",又称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cyber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ystem),是目前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设备[1]。它可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其最大突破性在于实时影像引导定位技术、动态肿瘤追踪治疗技术及利用身体骨架结构作为靶区定向和射束修正技术,给患者提供了无痛、无创的全新肿瘤治疗方法。每次射波刀治疗过程大约40~60min,部分老年患  相似文献   
992.
钟卓光 《现代保健》2014,(16):150-153
作为慢性细菌性感染性症状,牙周病有着很高的患病率,是引发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因素。在医学研究不断进步的形势下,许多研究均已证实牙周病既可以对口腔局部的牙周组织进行牵连,又密切关系着全身系统性疾病,国内外许多研究均证实牙周病和糖尿病、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以及早产低体重婴儿等症状有着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先是对牙周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探究出的牙周病和全身性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对牙周病会加重患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介绍,以求能够通过对牙周病的有效治疗,降低牙周病患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率,以维护牙周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为牙周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3.
A 46-year-old male sustained severe pe- netrating injury by a sharp instrument to his right upper sternoclavicular junction. The wound tract was from su- prasternal notch to mediastinum. Exploratory operation via median sterno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und a large mediastinal septum hematoncus, as well as brachiocephalic trunk and left brachiocephalic vein injuries. The perforating vascular wounds were repaired with 5-0 prolene suture. He was recovered uneventfully and discharged 9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equel found during 7 years fol- low-up.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计划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4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73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B组73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的可控性及连续性要优于B组,但患者术后疗效及预后较B组差。结论掌握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急性阑尾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5.
罗朝清 《药物与人》2014,(9):158-158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通气监测重要指标,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现就我院近三年来在全身麻醉中应用PETCO2监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分析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2016.1-12)进行研究,经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0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分析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03~2012-02间收治的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结核治疗与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的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及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88.2%与67.6%,χ2=4.191,P=0.040);实验组与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9%与2.9%,χ2=0.000,P=1.000);实验组残障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8.8%与29.4%,χ2=4.660,P=0.031).结论 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并改善了疾病的转归,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8.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均需留置导尿管,术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尿管刺激症,部分患者还会引起尿管不耐受现象,导致意外拔管率上升,进而给恢复室护理工作和麻醉复苏质量带来影响[1]。尿管刺激容易增高心率、血压,引起烦躁不安情绪,部分患者还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男性患者[2]。本研究拟探讨术前健康教育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导尿管耐受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50例,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积极调查与随访患者的病历资料;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都给予肢体气压与功能锻炼干预,周期为14 d。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0例,发生率为13.3%,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显示,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上肢淋巴水肿2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疼痛评分(1.87±0.45)分,明显下降,上臂差值(1.19±0.40)cm,明显增加,而前臂差值(0.73±0.72)cm,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因素包括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改善水肿状况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探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出现血氧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进入我院麻醉复苏室的所有全麻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报告59例患者发生血氧下降的情况,发生率占进入复苏室复苏全麻患者的1.15%。59例全部发生在拔除气管插管后,1例需重新气管插管。患者血氧下降均及时发现和处理,无一例死亡或造成其它缺氧损害。结论:全麻患者的麻醉复苏期呼吸并发症高发,拔除气管插管后15 min为高危时段,必须加强这一时段的管理,严密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并发症,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