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38篇
  免费   8018篇
  国内免费   4994篇
耳鼻咽喉   1026篇
儿科学   963篇
妇产科学   1860篇
基础医学   6578篇
口腔科学   2613篇
临床医学   34669篇
内科学   12222篇
皮肤病学   1092篇
神经病学   3743篇
特种医学   88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6篇
外科学   33823篇
综合类   71091篇
预防医学   14666篇
眼科学   1921篇
药学   28370篇
  405篇
中国医学   28156篇
肿瘤学   4049篇
  2024年   1200篇
  2023年   4321篇
  2022年   3818篇
  2021年   5046篇
  2020年   5144篇
  2019年   5180篇
  2018年   2323篇
  2017年   4527篇
  2016年   5431篇
  2015年   6207篇
  2014年   11864篇
  2013年   11815篇
  2012年   15234篇
  2011年   16605篇
  2010年   15568篇
  2009年   14542篇
  2008年   16448篇
  2007年   14876篇
  2006年   13419篇
  2005年   14020篇
  2004年   11470篇
  2003年   10448篇
  2002年   8685篇
  2001年   7670篇
  2000年   5824篇
  1999年   4404篇
  1998年   3857篇
  1997年   3377篇
  1996年   2994篇
  1995年   2419篇
  1994年   1826篇
  1993年   1149篇
  1992年   941篇
  1991年   991篇
  1990年   764篇
  1989年   885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199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级别的划定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而生长方式的特殊性又要求使用活检以外的方法来确定级别,以此可以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认为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功能检查对术前胶质瘤分级有一定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均不断推陈出新,磁共振功能成像也不例外。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必将成为术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检查时间也会急剧缩短。  相似文献   
62.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是一项经肺温度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传统容量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相比,其容量性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更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实施精细、优化的液体管理,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方面展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63.
<正>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外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具体可分为硬脊膜外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等方式,但临床发现,接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外腔血肿等神经并发症,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较大,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本文主要对椎管内麻醉术后发生神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4—2013-04于我院接受椎管麻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高分辨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疑似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良恶性SPN的高分辨CT征象差异,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CT检查在良恶性SP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SPN,包括恶性结节35例,良性结节45例;高分辨CT诊断恶性结节36例,良性结节44例,CT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和93.33%,诊断准确率为93.75%。恶性结节患者的CT征象中,毛刺征、分叶征及血管集束征显示率均高于良性SPN组,而钙化显示率均低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CT能准确显示SPN的形态分布及影像特征.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7诊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5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结果1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8个月。微创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1例伤椎塌陷;开放组出现3例螺钉松动,2例切口感染,2例伤椎塌陷,1例神经刺激症;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开放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临床疗效: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开放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微创组临床疗效较开放组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微创组疼痛VAS评分较开放组低,伤椎前缘高度较开放组高,伤椎后凸角较开放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性失眠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研究观察普通针刺与揿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6-01-01-2018-02-28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针灸科门诊收治的60例老年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揿针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取穴均为安眠穴、内关穴、心俞穴、肾俞穴和太溪穴,均每周治疗2次,治疗4周。4周后及随访1个月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临床疗效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揿针疗法组入睡时间得分为(1.07±0.29)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18±0.38)分,t=9.832,P=0.025;揿针疗法组睡眠时间得分为(0.89±0.62)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28±0.48)分,t=11.321,P=0.031;揿针疗法组睡眠质量得分为(1.65±0.78)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73±0.61)分,t=18.341,P=0.027;揿针疗法组睡眠障碍得分为(1.11±0.49)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48±0.48)分,t=10.441,P=0.025;揿针疗法组睡眠效率得分为(1.39±0.46)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48±0.49)分,t=12.339,P=0.036;揿针疗法组日间功能得分为(1.05±0.58)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63±0.59)分,t=8.341,P=0.038;揿针疗法组PSQI总评分为(6.81±1.59)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8.86±1.92)分,t=9.319,P=0.032。揿针疗法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普通针刺组的73.33%,Z=-2.425,P=0.015;随访1个月后,揿针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普通针刺组的63.33%,Z=-2.295,P=0.022。结论揿针疗法相比较普通针刺更能改善老年性失眠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可维持至随访1个月。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比分析弹性髓内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3例AO分型A型新鲜闭合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以上。根据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TAFS(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标准,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手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钢板组的优良率89.58%,弹性髓内针的优良率89.2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钢板组和弹性髓内针在手术时间(P<0.003)和骨折愈合时间(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掌骨AO分型A型新鲜闭合骨折患者,微型钢板和弹性髓内针都能获得较好的术后手功能恢复,但在手术操作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弹性髓内针优于微型钢板。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对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某院从2012年12月~2015年1月两年时间内接受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的颌面部骨折患者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150例,分为基础护理实践的75例为对照组,综合护理实践的75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护理的优劣。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是78.67%,观察组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是96.0%。结论: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患者过程当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及满意度,既安全又可靠。  相似文献   
69.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65-1066
目的比较Pilon骨折经急诊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延期分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急诊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延期分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 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踝关节僵硬、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67%、0.00%、1.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9.33%、9.33%(P<0.05)。结论采用延期分步切开复位内固定对Pilon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性、高病死率等特点;而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最佳救治窗口期短、病情危重等特点,其救治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腔内介入治疗等临床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规范救治流程,本研究对心血管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首诊COVID-1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流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