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1篇
  4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219-222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得宝松局部注射,并且每天在患处外用透明质酸1次,而观察组首次得宝松注射的基础上,及时在瘢痕疙瘩皮损邻近皮肤进行A型肉毒素的单次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VAS评估、答题观察、皮损厚度等各个层面上都相对接受治疗之前有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痛痒感也较对照组更快得到缓解(P 0.05),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也更高(P 0.05),不良反应率同样明显较低(P 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得宝松与外用透明质酸的治疗方案而言,A型肉毒素外用、得宝松局部注射、外用透明质酸的方案,在治疗病理性瘢痕疙瘩患者的方面,其临床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痛痒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汤凌浩  王晓岩 《山东医药》2012,52(18):84-85
目的观察倍他米松鼓室内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疗效。方法将84例不耐受激素全身给药的突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倍他米松鼓室内给药联合静滴金纳多和能量制剂,对照组(40例)仅静滴金纳多和能量制剂,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听阈分别提高了(34.16±15.21)dB和(17.36±10.82)dB,两组比较,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5%和52.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倍他米松鼓室内给药综合治疗突聋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是瘢痕中最顽固的一类,在我国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若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非常高,所以对较局限的瘢痕疙瘩仍以瘢痕内药物注射为主。目前,国内临床最常用的药物有曲安奈德混悬液、得保松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但这类药物都属于激素类药物,注射后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的患者术后长时间内仍伴有腰腿疼痛症状。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根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症状及血清指标、JO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组胺(histamine,HA)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各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1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开始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7%,高于对照组(85.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下调机体疼痛介质的表达,缓解术后疼痛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中重度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按照斑秃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中度组(n=22)及重度组(n=18),观察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与甘草锌颗粒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1、2、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42.50%明显高于本组治疗1个疗程后15.00%(P<0.05),其中中度组总有效率59.09%,高于本组治疗1个疗程(22.72%)及2个疗程后的有效率(27.27%)(P<0.05);中度组总有效率59.09%,高于重度组22.22%(P<0.05);中度组转阴率68.18%明显高于重度组44.44%(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50%、17.50%、25.00%,与对照组12.50%、15.00%、22.5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7.50%与对照组32.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中、重度斑秃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法联合甘草锌颗粒口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对中度斑秃患者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 周与8 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 周与8 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治疗后4 周及治疗后8 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 ± 2.0)、(5.8 ± 2.2)、(4.2 ± 2.3) 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 周乃至8 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HFB,40MHz)观察二丙酸倍他米松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接受二丙酸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患者(治疗组)和20例未接受任何治疗患者(对照组)以40MHz探头行高频超声,于第1、31、61、91天测量瘢痕横径、垂直厚度;以DFY型超声图像诊断仪测量其面积、平均灰度值、声强值;结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评分。结果治疗组:第31、61、91天较治疗前横径、垂直厚度明显减小(P均0.05),面积、平均灰度值、平均声强值明显减小(P均0.05),VS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第61天较第31天、第91天较第61天以上各参数均明显减小(P0.05),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参数及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显微镜能无创、定量观察二丙酸倍他米松局部治疗后病理性瘢痕改变,对评价治疗情况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1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利多卡因4~9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2周。对照组给予肩关节腔内注射泼尼松龙治疗(25mg泼尼松龙+1%利多卡因4~9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观察组再次随机分为 A 组与B组,A组总注射药量10mL,B组总注射药量5mL。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和随访6月时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与随访6月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倍他米松与泼尼松龙关节腔注射肩周炎均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方倍他米松组疗效优于泼尼松龙组,总注射药量10mL组优于5mL组。  相似文献   
19.
姚玉廷  张立松 《中国药业》2014,(15):111-113
目的:对比观察下鼻甲注射倍他米松与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观察组患者下鼻甲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并随访3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等进行积分,并计算治疗指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起效时间,记录不良反应,随访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当;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7%,低于对照组的16.00%( 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 P ﹤0.05)。结论与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较,下鼻甲注射倍他米松的临床疗效更好、复发次数少,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2011年1月~2012年3月,应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封包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0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结节性痒疹的诊断标准[1]。将11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l周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未使用其他外用药,皮损无感染征象。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治疗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6岁,病程0.5~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