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769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236篇
外科学   791篇
综合类   2115篇
预防医学   359篇
眼科学   373篇
药学   747篇
  4篇
中国医学   89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腹外疝是腹腔内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缺损或间隙向体表突出,婴幼儿以腹股沟疝最多见,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临床上见到的几乎都是斜疝,直疝极罕见。临床表现为患儿站立、行走、哭闹、咳嗽、便秘等突然增加腹压时,疝内容物向体表突出,平卧安静休息时,可自行或推送其回纳到腹腔,病人多无自觉症状。但2岁以下婴幼儿易嵌顿,主要表现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产生剧烈疼痛,局部压痛,并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72.
73.
患者 ,男 ,4 7岁。双眼视力下降 ,视力疲劳近 2 0年 ,近 3年症状加重 ,且每日下午 3点以后右眼视力模糊 ,眼重症疲劳 ,隐痛 ,伴头痛 ,恶心等症状 ,于 2 0 0 2年 3月 2 0日来诊。检查示视力右 0 .3,左 0 .4 ,双眼位正常 ,运动无明显受限 ,角膜及屈光间值清晰 ,眼底无异常发现。 9时 30分矫正视力 ,右 - 4 .0 0DS - 2 .5 0DC× 32° =5 .0 ,左 - 3.75DS - 1.75DC× 14 5° =5 .0。眼斜位十字试验 :右眼上斜位 2 .5 △ 。马氏杆检查 :右眼垂直子午线向外侧偏离约 5°。同时机融像检查 :运动性融像基本正常。水平肌力测定无异常。 15时 5 0…  相似文献   
74.
1996年4月~2004年9月,我院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病人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76.
岩斜及枕大孔区髓外肿瘤因局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术后护理有一定难度,本文分析了该区肿瘤25例,着重探讨临床围手术期护理特点,要点包括术前详细进行护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观察组127例,对照组130例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及术后随访切口疤痕三方面作统计学比较(P<0.01),差异均具有明显的显著性.结论:小切口经外环口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兼顾美容,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8.
<正>选择一个侧平举的角度,就意味着你已经选好了肌肉刺激的重点。你的问题:我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健美照片中看到过健身者侧卧着进行侧平举训练。我还在《健美先生》杂志上看到有些人做斜式侧平举。请问这些动作形式与常规的侧平举动作有什么不同?它们主要训练的是哪块肌肉?背景资科:当你做标准的侧平举(立姿)动作时,主要参与运动的是你肩胛带中的三块肌肉——三角肌(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79.
[目的]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术前肩外展5°(0°~30°),术后肩外展80.6°(5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及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方法 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及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重建肩胛骨并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A组.收集MRI检查正常的肩关节病例50侧,取其斜冠状位T1WI显示肩锁关节的层面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B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肩胛盂斜倾角最小值91.10°,最大值118.50°,A、B 2组肩胛盂斜倾角数据分别为101.14°±4.66°和104.05°±7.72°.2种测量方法肩胛盂斜倾角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的MPR法测量肩胛盂斜倾角与MRI测量值不同,前者略小于后者;MSCT和MRI 2种测量肩胛盂斜倾角方法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