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5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999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26篇
综合类   2572篇
预防医学   36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3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105篇
肿瘤学   23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71.
72.
目的评价结肠J 型贮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行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 12 0例中低位直肠癌分为贮袋组 2 2例 ,结肠直肠直接吻合组 98例 ,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排便功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 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贮袋组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距离为 (3 6± 1 5 )cm ,与直接吻合组 (5 2± 1 9)cm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术后 3个月和 1年时每日大便次数贮袋组较直接吻合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排便急迫感改善明显 (P <0 0 5 )。术后 2年时两组间上述指标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时选择结肠J 型贮袋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近期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方法:用PHILIPS 60/TX全身CT机对腹部常规和增强扫描,对55例低位梗阻黄疸病因进行分析。结果:CT图象共显示55例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例,其中,胰头癌23例,胆总管结石25例,壶腹部癌2例,胆总管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2例,胰头部转移痞2例。结论: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定位准确,定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74.
75.
76.
经肛门切除低位直肠间质瘤并肛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7岁.因排便排尿困难、便条变扁、腹部不适1年,加重1个月于2006-02-26入院.无便血.肛诊:膀胱截石位1点、距肛缘外3 cm处见一直径约2 mm外瘘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可扪及指向肛管的索条状物.  相似文献   
77.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起自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脓肿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粪便中的细菌经常由内口进入脓腔。感染的管道多迂曲,引流不畅反复流脓,而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组成管壁,形成瘘管,使感染经久不愈。治疗肛瘘的方法很多,笔者采用不断肛门括约肌一期切除高位肛瘘82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肛瘘挂线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第一次描述了肛瘘的挂线疗法,其中的一些观念在当今处理复杂性肛瘘时依然适用。祖国医学挂线疗法同样历史悠久,明代《古今医统大全》(1556)即曾经记载:“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取速效。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古代挂线疗法是依靠重力将药线持续不断地收紧,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及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8年4月。2004年5月间,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结肠J型贮袋方式,通过双吻合技术与下段直肠或肛管直接吻合的经验。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吻合瘘1例,占4.3%,术后反复用3%碘伏经腹腔引流管灌洗后治愈;切口感染2例,切口换药后治愈;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扩肛后明显好转。随访全组病例,1例手术10个月后盆腔复发,1例手术16个月后腹腔及肝脏广泛转移。1年后排便状况(按徐氏评分):优16例,良6例,一般1例。结论双吻合器、结肠J型贮袋技术运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中,既能较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结肠与下段直肠、肛管吻合术,又能明显改善患者排便质量。  相似文献   
80.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优势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0月美国医生PatrickLeahy进行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腹腔镜逐渐被运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业界对该技术的更好运用与掌握,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使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