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7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015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37篇
综合类   2584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39篇
  32篇
中国医学   1117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32.
近年来,随着TME手术原则理论的完善、技术的推广和手术前放化疗的开展,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逐年降低,生存率有所延长。综合患者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生存质量的考虑,目前对低位直肠癌尽可能进行保肛手术。但对于肿瘤下缘位于齿状线附近的直肠癌和肛管癌,如何能保证远端直肠切除范围以达到根治性的目的,同时又能在原肛门处排便,通过12年29例患者观察,  相似文献   
33.
肛周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34年Bissell首先报道了同时有小肠局限性肠炎和肛周肉芽肿的病变。1938年Penner等描述了1例克罗恩病患者的肛瘘表现,包括无痛的肛裂、多发性肛瘘、脓肿、溃疡和皮赘,常伴有活动性肠道克罗恩病,亦可单独表现;其典型的特征是不断进展的肛周病变,不管是否得到足够的外科处理,状况仍可能愈来愈糟。  相似文献   
34.
陆金根运用拖线法治疗肛瘘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陆金根教授运用现代技术诊断肛瘘瘘管的走向、拖线的设置及术后创面的处理等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5.
章功年  董骏等 《嘉兴医学》2002,18(4):216-217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的术野暴露新方法,探求更宽的保肛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6例低位直肠癌患采用顶肛牵肠法暴露手术野。结果:全部病例在术中均得到比传统自然暴露更满意的术野暴露,结直肠吻合轻松,快捷,可靠。结论:顶肛牵肠法是一种很好的术野暴露方法,能大大减低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的手术难度,不但能使更多的患行保肛手术成为现实,而且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吻合口出血,漏,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37.
通过16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分析,阐明在影响吻合口复发的众多因素中,肿瘤的生物学特性,Dukes分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吻合口复发相关。主张对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应是:首先应考虑根治,其次是功能。  相似文献   
38.
低位直肠癌 (距肛门 <6cm)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外侵者 ,无论术后是否保留肛门 ,其局部复发率均显著高于中位和上位区的直肠癌患者[1] 。这些患者除盆腔需要放射治疗外 ,原肛门周围区也是肿瘤浸润、转移和复发的高危险区 ,也需要给予有效的放射治疗[2 ] 。常规盆腔野对穿放射治疗的缺陷是或者不能给予肛门周围区有效的放射杀伤剂量 ,或患者外阴部受到过量放射损伤、反应较重。我们应用纵轴斜野对穿放射的方法 ,既可以使肛周区得到有效的放射剂量 ,且患者外阴反应轻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方法 定位CT盆腔图片 ,勾画治疗靶区 ,输入到…  相似文献   
39.
低位无肛术术中完整保留瘘口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术中保留瘘口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7例无肛前庭及会阴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童无肛前庭瘘59例,男童无肛会阴瘘8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10个月。患儿多以排便困难或肛门位置异常就诊。4例无肛前庭瘘患儿曾在婴儿期行瘘口后切术。患儿均采用完整保留瘘口的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结果患儿术后3及6个月常规来院复诊,最长随访8年。65例(97.0%)患儿会阴部矢状切口一期愈合,会阴及肛门外观良好;另2例(男、女各1例)术中直肠破损患儿,自修补处穿孔导致会阴部矢状切口感染(占直肠破损修补术的40%),最终形成直肠会阴瘘,但肛门外观良好。67例均采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患儿排便功能,64例(95.5%)患儿排便功能良好,总评分为5~6分;另3例(男1例,女2例)顽固便秘,需开塞露协助排便。结论低位无肛术中完整保留瘘口组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0.
张平 《四川中医》2003,21(8):72-72
采用对部分瘘管隧道剥离缝合、主瘘道敞开引流术,对临床疗效和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随访,发现此术式既缩短了疗程,同时减少了引流切口,肌肉损伤较少。愈合后瘢痕小,保证了愈后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以及外形的整齐,减轻了病员术中、术后的疼痛。是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肛瘘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