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35例经肝实质切开胆管取石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肝实质切开胆管取石术是当前处理肝内胆管结石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但它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作者曾在2002年对实施该术式后1~5年的35例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发现肝  相似文献   
72.
73.
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 表明全椎板切除创伤大,出血多,中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故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间盘突出不大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是较可取的手术方式。对于特大的中央型间盘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出现马尾神经损害者及老年骨质增生严重,可考虑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椎板间植骨,内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74.
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EMD),目前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开展,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优良率在90%以上[1]。我院2000年2月至2003年10月采用美国SOFAMOR DANEK公司生产的METRX(第二代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其中112例得到3.6~6年的中远期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4例,男89例,女35例;年龄16~70岁,平均39岁。术前均拍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及骨盆X线片检查和腰椎CT检查,52例行腰椎MRI检查。单纯突出85例,脱出3…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40例(髋关节炎组)以及髋臼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股骨头组),两组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红细胞输注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评分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3年深静脉血栓、假体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股骨头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炎组,P<0.05。股骨头组3年深静脉血栓、假体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髋关节炎组,P<0.05。股骨头组患者手术时间、红细胞输注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髋关节炎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效果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中远期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扁桃体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为扁桃体切除术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治疗的患者101例,电话随访术后满意度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手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患者占总体的73.3%,术后咽痛、发热、睡眠打鼾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咽异感症改善不明显。术前咽痛发作大于3年,或发作次数多于10次的患者术后咽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咽干、异物感、发声改变等新的不适。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多数令人满意,术后可能出现新的不适。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保守治疗中远期下腰痛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与康复一体化"行业专项课题研究的北京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文章回顾性分析79例,治疗后及随访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疼痛及腰椎功能情况。随访5~7年,对其中远期下腰痛情况进行探讨。[结果]随访中57%的患者有再次复发情况,并采取了后续治疗,仅有4例(5%)采取手术治疗;随访期VAS、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有较为规律的运动习惯。[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病情进展较缓慢,保守治疗疗效肯定且随访期状态稳定,规律的锻炼习惯对中老年患者身体状况有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和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19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髓芯减压和钽棒植入术治疗,19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手术前后的关节功能评价,根据ARCO分期系统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影像学坏死区骨硬化和囊性变亦无1例进展,18例出现股骨头出现骨重建迹象而外形及关节间隙仍未发生改变。Harris评分由术前62~84分(平均75分)增加到85~99分(平均92分),优良率100%。结论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可阻止影像学进展,缓解症状,促进骨长入,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视力的中远期状况,探讨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31例(247眼),分为A组(轻、中度近视)42例(75眼)、B组(高度近视)50例(94眼)、C组(超高度近视)39例(78眼).观察各组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及裸眼视力状况.结果:A、B、C 3组术后6个月与本组术前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明显增加、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P<0.01);C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增加(P<0.05),裸眼视力减退(P<0.05),而A、B组上述指标在此阶段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者在LASIK术后6~12个月(中远期)角膜前凸仍不同程度存在,视力可能有回退;轻、中度及高度近视者术后6个月角膜前凸基本稳定,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的中远期疗效和适应症;旨在优化其治疗策略,提高患者康复水平。方法:选取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56例,以患者年龄及具体骨折情况为依据分别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个体需求完成为期6个月-2年的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随访中期和随访末期,结合患者下颌骨髁状突形态、功能康复状态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式选择:本组病例共完成保守治疗13例及手术治疗43例;前者包括儿童4例及Ⅰ度损伤9例,后者全为成人,包括Ⅱ度损伤29例及Ⅲ度损伤14例。术后并发症情况:保守治疗组患者2例发生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开口偏斜,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得以恢复;手术治疗组患者3例发生感染,经引流和抗菌治疗得以消除。随访中期疗效评估:X线显示患者骨折线对位良好,无移动,多数患者张口型(55例)与张口度(53例)恢复正常,其中6例存在咬合疼痛感,8例有咀嚼障碍,患者满意度89.3%。随访末期疗效评估:X线检查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张口型与张口度恢复正常,无咬合疼痛感,除2例患者咀嚼力稍差之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96.4%)。结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年龄及具体骨折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对于儿童及损伤程度较小的髁头矢状骨折,可采取保守疗法;而对于损伤程度较大的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