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2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724篇
口腔科学   375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404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263篇
特种医学   4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68篇
综合类   672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1341篇
药学   3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与Cobb角的影响. 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该院诊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予以或病情需要,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将采用内固定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46例采用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rankel分级E级患者71.74%比对照组55.88%高;且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Frankel分级,缩小Cobb角.  相似文献   
992.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本文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本身、抗青光眼药物、手术及激光治疗等方面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廖辉  伍继光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83-1686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术后3、7、30d的眼压,术中前房出血、穿透结膜瓣,术后浅前房发生、虹膜炎症、前房积血、滤道阻塞、角膜水肿以及脉络膜脱离多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视力为1.4±0.4,视力提高者42例64眼(79.0%),对照组平均视力0.8±0.3,视力提高者31例47眼(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27.3±4.7、20.7±3.8、16.2±4.4mmHg,对照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32.6±3.9、26.5±5.1、20.8 ±4.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21眼(25.9%)、术中穿透结膜瓣5眼(6.2%),对照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37眼(52.1%)、术中穿透结膜瓣16眼(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Ⅰ级浅前房14眼(17.3%)、Ⅱ级浅前房11眼(13.6%)、Ⅲ级浅前房2眼(2.5%),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为34眼(47.9%)、18眼(25.4%)、19眼(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虹膜炎症9眼(11.1%)、前房积血10眼(12.3%)、滤道阻塞6眼(7.4%)、角膜水肿8眼(9.9%)、脉络膜脱离2眼(2.5%),对照组术后虹膜炎症21眼(29.6%)、前房积血20眼(28.2%)、滤道阻塞15眼(21.1%)、角膜水肿18眼(25.4%)、脉络膜脱离9眼(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01/2015-05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9眼。患者年龄23~42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指数/50cm~0.5,眼压16~52mmHg。给予降眼压药物效果不理想,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术后进行眼压、滤过泡形成观察及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观察引流钉开口是否通畅。结果:术后视力0.06~0.5;术后1 wk 平均眼压为10±3mmHg,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 P<0.05);手术后有1眼出现术后浅前房,1眼术后第2 d出现前房积血;所有患者(29眼)在术后至术后1wk拆除调整缝线期间滤过泡形成好,有1眼术后3mo复查滤过泡包裹,UBM检查巩膜内口有高密度强回声阻塞物,而无巩膜瓣下通道,其他患者(28眼)术后3mo UBM观察滤过通道通畅。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联合调整缝线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前列素类药物治疗首次诊断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阳性药物对照研究338例首次诊断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81例,对照组157例,试验组接受国产0.05 g/L拉坦前列素3 mo治疗,对照组接受进口0.04 g/L曲伏前列素3 mo治疗,所有患者均每天21∶00给药一次,疗程3 mo。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 mo测定每组患者的眼压水平。结果:试验组用药后1、2、3mo的眼压分别是21.84±4.63、19.53±4.04、18.15±3.35mmHg(1mmHg=0.133kPa),相比于治疗前的基础眼压28.32±5.72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70.019, 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用药后1、2、3mo的眼压分别是21.91±5.22、19.80±4.26、18.76±3.46mmHg,相比于治疗前的基础眼压27.6±5.14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052,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3 mo随访时眼压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4、0.456、0.051)。结论: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眼压,且价格经济,可作为基层医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96.
庞宇  余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654-656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凋亡及其轴突丢失是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含量和成分的变化对小梁网构型、视乳头筛板结构、RGCs凋亡起着决定性作用。青光眼患者小梁网及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2(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增加,引起ECM分泌增加和堆积导致眼压升高;高眼压引起视神经乳头ECM成分的改变,引起神经营养因子剥夺,导致RGCs凋亡;同时,高眼压引起视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类-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s-9)活性增加,层连黏蛋白的减少又将导致 RGCs 凋亡的增加。因此,研究ECM和青光眼的关系至关重要,可能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 )、视野、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对96例10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科电生理仪、视野、眼底照相和OCT,根据P-VEP、视野、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96例109眼获得 P-VEP 阳性病例72眼(66.1%),未见明显异常37眼(33.9%);视野检查显示阳性病例84眼(77.1%),未见明显异常25眼(22.9%);眼底照相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87眼(79.8%),未见明显异常22眼(20.2%);成功获取OCT阳性病例图像94眼(86.2%),未见明显异常 OCT 图像15眼(13.8%)。OCT阳性检出率高于视野检查、眼底照相、P-VEP检查( P<0.05)。 OCT在获取前房角图像与三面镜检查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视野、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98.
任静  刘静雯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071-1075
外伤性青光眼是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分为眼内积血型、房角挫伤型、晶状体相关型、粘连增殖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不同,对具体病例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保护患者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类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病情进展将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的致盲性眼病。眼压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及评定治疗效果的简单而又重要的指标。临床上,一些治疗中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天就诊时间所测眼压已达靶眼压,但视神经损害却仍在进展,研究表明可能与夜间眼压的升高、24 h较大的眼压波动及夜间眼灌注压的降低有关。因此,我们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眼压及眼灌注压波动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以更好的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人眼组织中心钠素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技术测定了22只正常尸眼葡萄膜、玻璃体及10例老年性白内障病人,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房水中心钠素的含量。结果 正常人眼房水、葡萄膜及玻璃体组织中均有心钠素的存在;青光眼组病人房水中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眼房水中钠素含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